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成语的正确的使用(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强如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
【乙】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做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丙】这里所谓“静穆”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形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绝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
(1).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如 B.风味 C.金刚怒目 D.绝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各级政府部门________。
(2)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________,创造性地采用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面互动的特点。
(3)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________,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责无旁贷?????独出机抒?????巧夺天工 B.当仁不让?????独出心裁?????巧夺天工
C.责无旁贷?????独出心裁?????妙手偶得 D.当仁不让?????独出机抒?????妙手偶得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为了配合村庄旅游开发,修建配套的停车场,登封一村庄开山取石,填沟造地,___________林地26亩。
(2)胡杨林从容地屹立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在千丈狂飙万里恶风中千回万回地厮杀拼搏,用自己的___________抵御着肆虐的风沙。
(3)最早实现脱贫致富的员工之一尼玛顿珠笑得十分灿烂,他说:“珠峰冰川是珠峰___________我们的宝藏。”
(4)针对美方赤裸裸的霸凌主义行径,新华社以事实为依据,用___________的十篇檄文,揭露了美方极限施压的傲慢偏执,痛批了美方妄图开全球化倒车的卑劣行径。
A.毁坏 身体 赏赐 酣畅淋漓 B.毁坏 躯体 赐予 酣畅淋漓
C.破坏 躯体 赏赐 淋漓尽致 D.破坏 身体 赐予 淋漓尽致
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②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③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④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嘴上没有把门儿的,刚才的话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⑤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⑥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不断地去探索宇宙奥秘的。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___________,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___________、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___________。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 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
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 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____________,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②展览向参观者们展示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侵华期间实施的那些____________的人体实验的有关实物,再现了731部队侵华期间进行人体实验的残暴场面。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____________,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杯盘狼藉?????耸人听闻?????信口开河 B.觥筹交错?????骇人听闻?????信口开河
C.杯盘狼藉?????骇人听闻?????口若悬河 D.觥筹交错?????耸人听闻?????口若悬河
9.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李先生学富五车,是本行的泰山北斗,他八面玲珑,在各领域也都有深入的研究,能应邀莅临讲学,真是我们的荣幸,大家掌声欢迎!
②政府也好,社会也罢,不能对诸般就业现象背后的制度性的缺位问题置若罔闻,而是应该主动作为,让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陈先生刚到美国不久,在高速路上被警方拦截,缴纳罚款一千美元,他感慨地说,如果对美国的交通规则胸有成竹,就不至于遭受这么大损失。
④《嘭嘭嘭》一出版就畅销不衰,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也因此晋升到专业作家队伍里,而这部10万字的作品,是她用6天时间一气呵成的。
⑤如果政府采取限制措施,粗放型产业会受到巨大影响,其不合格产品都将付诸东流,所以有远见的企业早早就实施了引进人才、提升技术的策略。
⑥目前研学旅行市场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所以专家呼吁国家制定研学旅行市场行业准入标准,并提醒学校在选择旅行社时,一定要谨慎。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有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④对于诗歌中典故的内涵,若强作解释,未免贻笑大方,唯有透彻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方可得到准确的解读。
⑤网络直播乱象频发的始作俑者,自然是那些急于一夜成名的主播,他们毫无规则意识,不断以突破法律底线、侵害公俗良序方式吸引关注的目光。
⑥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乱扔垃圾、横穿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阅读下面楹联,依序填入方框内最适合的一项是(???)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与莲同□,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A.达/卷中/疏/洁 B.道/卷中/疏/逸 C.达/篇外/寒/洁 D.道/篇外/寒/逸
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②日本动画不仅能够在其本土占据商业和文化双重层面的主流,而且能够在东亚市场与好莱坞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进而借助网络在全球范围吸引大量粉丝。
③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努力学习永远是第一要务,在校规制度上“斤斤计较”而无视制度本身对学习和成长的良苦用心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一群打扮时尚的大妈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中互飙广场舞,她们跟着节拍翩翩起舞,而车上的其他乘客也跟随着扭动腰肢,拍手称快,气氛很热烈。
⑥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⑤⑥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A股尚未完成由熊转牛,最__________近的涨势只是熊市反弹的表现,今年A股涨至3000点的可能性极小,这种期望无异于__________。
②在现行高考、中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任何给学生减负的举措都只能是__________,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③通过加宽道路、限号出行等方式解决城市的拥堵固然有效,但是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与其__________,不如来个釜底抽薪。
A.隔靴搔痒 画饼充饥 扬汤止沸
B.画饼充饥 隔靴搔痒 扬汤止沸
C.画饼充饥 扬汤止沸 隔靴搔痒
D.隔靴搔痒 扬汤止沸 画饼充饥
1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1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②我相信他________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________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③他________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一坐上马车,________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A.以至 情愿 愿意 总要 总是
B.以致 情愿 愿意 总是 总要
C.以至 愿意 情愿 总要 总是
D.以致 愿意 情愿 总是 总要
参考答案
1.答案:1.A;2.B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的能力。A项,“强如”指较胜于,超过,多用于事物之间比较。此处并未比较,可改为“好比”。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的能力。B项,乙句为陈述句,“?”应改为“。”。
2.答案:C
解析:A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结合“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分析,与文意不符,此处望文生义。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结合后面“自己”分析,此处应该主要讲严格要求自己,不合语境。C项,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结合“回首”“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分析,主要讲以前的青春活力等,使用正确。D项,下里巴人:①战国时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结合“乡间农妇”“民众”分析,此处望文生义。
3.答案:B
解析:当仁不让:《论语?卫灵么》:“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独到,别具一格;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出机抒: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4.答案:B
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以次充好。泥沙俱下: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鱼龙混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第一句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好事坏事,会出现各种问题,故选“泥沙俱下”。第二句根据“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选择“鱼目混珠”。第三句根据对象“行业的人员”选择“鱼龙混杂”。
5.答案:B
解析:“破坏”和“毁坏”,都有使事物受到损害、损毁,使失去原来的功能的意思。“破坏”,着重于“破”,指使事物(建筑物、名誉等)受到损害以及变革、违反等。一般指故意损坏,表示的程度比较重。“毁坏”,着重于“毁”,指损坏、破坏,表示的程度重。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1)句强调损坏之严重,用“毁坏”较好。“躯体”和“身休”意思相同,一般来说,“躯体”是书面语,“身体”多用于口语。(2)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写胡杨林的坚强,用“躯体”更好。“赏赐”一般用于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赐予”一般用于特殊的恩遇。依据(3)句句意,说“珠峰”用“赐予”较好。“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的样子,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前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后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根据(4)句句意,形容新华社批驳美方的十篇檄文,用“酣畅淋漓”更好。
6.答案:A
解析:①正确。不可或缺:一时也不能缺少。②错误。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不合语境。③正确。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令人信服。贬义。④错误。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真心话。应该用“有口无心”。⑤错误。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与句意不符。⑥正确。异想天开:比喻想法奇异,不切合实际。
7.答案:A
解析: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思维。第一个空,根据“寥寥数语”“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可见不可能是“全局思维”,可排除“高屋建瓴”,故选“切中肯綮”。排除B、C两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第二个空,根据“语焉不详的遗憾”可知,强调“零星碎片”,故选“一鳞半爪”。排除D选项。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第三个空,根据“古为今用”可知,不是“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而是“批判地继承”,故选“推陈出新”。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杯盘狼藉”: 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信口开河”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口若悬河”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八面玲珑: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后多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本成语一般用于形容做人手腕圆滑,并非各方向都有涉猎之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②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使用正确。③胸有成竹:画竹子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不合语境,应改为“心中有数”。④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使用正确。⑤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不合语境。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不当。
10.答案:B
解析: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11.答案:A
解析:根据词性、文常、语境判断。
12.答案:C
解析:①句“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此处望文生义。
②句“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③句“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④句“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该内容(含贬义)。此处褒贬失当。
⑤句“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此处误用语意。
⑥句“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因此,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隔靴搔痒”: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①“这种期望”“可能性很小”,相当于是空想,因此选用“画饼充饥”;②强调这种举措“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选用“隔靴搔痒”;③实施的举措“有效”,但只是“权宜之计”,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选用“扬汤止沸”。
14.答案:B
解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第一个空处应是指“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动、起伏”,选“徘徊”恰当。积聚:积累,聚集。积淀:积累沉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第二个空处,“积淀”更符合语境。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如果国家的君主、大臣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根据对象“我们每一个人”,用“废寝忘食”恰当。
15.答案:B
解析:①句,以至:a.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b.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此句中“谈话被人家误解”是原因,此原因形成的结果是“闹出什么乱子”,选用词语“以致”。②句,情愿:志愿;愿望;心里愿意;宁可,宁愿。愿意:心里想要的;同意、应允;希望(发生某种情况)。此句是说他宁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希望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所以依次选用词语“情愿”“愿意”。③句,总要:统领,总括;总归要;谓总揽政事。总是:永远地;无例外地。此句第一处是说别里科夫永远把他的东西装进套子里,选用词语“总是”。第二处是说别里科夫一坐上马车总归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选用词语“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