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我的家在日喀则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体验感受藏族民族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用甜美的声音演唱自己编写的歌词,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石家庄。2、简单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日喀则的地理位置。认识课本上的打击乐器和所学的音乐知识“衬词”、反复记号“:‖”及其应用。3、通过编创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编创与活动,为歌曲编写新歌词,编写新“衬词”学会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来歌颂我们的家乡——石家庄。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为歌曲编写新歌词,编写新“衬词”学会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来歌颂我们的家乡——石家庄。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青藏高原》
谈话导入
同学们唱的真好!是啊,在父母的呵护下,不仅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也生活的很幸福,等我们长大了就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去旅游、学习、工作甚至生活,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家在那里”?同学们你们用怎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生)略今天我们一起去西藏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到目的地会有我们的老朋友“卓玛”来接待我们,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介绍她的家乡。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就知道了。二、设问导入1、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歌唱或唱歌的方式)。2、她的家乡在哪里?(日喀则)。三、板书课题《我的家在日喀则》并简介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西藏南部,是中国与尼泊尔王国交界的地方,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它的支流年楚河交汇的地方,日喀则在藏语的意思为“最好的庄园”。[设计意图:从复习导入——谈话导入——设问导入——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四、教师范唱设问:从老师的范唱和普面上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1、“衬词”2、反复记号3、圆滑线4、打击乐器五、听唱法学习歌曲1、教师再次范唱2、学生小声唱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六、编创歌词导入:通过同学们的演唱老师听出大家都学会了歌曲,现在来当一回“小小作词家”把歌词改编一下,用这首歌的旋律,填上自己的歌词,来歌颂我们自己的家乡—石家庄(一)、替换地名1、我的家在哪里,就在石家庄呀,(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石家庄呀。2、我的家在哪里,就在河北呀,(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石家庄。3、4、、5(略)(二)、改编歌曲(X
X)
(X
X)我的家在哪里(嗨
嗨),就在日喀则呀(嗨
嗨),(XX
X)(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日喀则呀(嗨嗨
嗨)八、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跟老师配合的真默契。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所学的校园锅庄的动作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编排舞蹈动作,既巩固了歌曲也学会了舞蹈,使学生在玩中去学,学中取乐。]九、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真不少,不仅唱会了歌曲,藏舞跳的也不错,最后我们用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一起来歌颂我们的故乡——石家庄。跳起来吧!
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我的家在日喀则》并简介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西藏南部,是中国与尼泊尔王国交界的地方,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它的支流年楚河交汇的地方,日喀则在藏语的意思为“最好的庄园”。[设计意图:从复习导入——谈话导入——设问导入——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后记(教师随笔)
热爱少数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
课
题
勇敢的鄂伦春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掌握节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咱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
师:恩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你们都知道少数民族呢?
生:维吾尔族、藏族、羌族、傣族……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民族老师先放一个视频同学们猜猜是哪个民族(播放课件放《勇敢的鄂伦春》)。那个同学听出来了?
生:鄂伦春族
师:答对啦,奖励一个小笑脸。(出示课件展示鄂伦春族图片了解他们的服饰)看他们穿的衣服带的帽子是不是很厚.生:是。师:说明他们那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对不对。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鄂伦春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再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旋律更加熟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按节奏读歌词,带着学生一句一句读。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带着学生读两三遍。引出这首歌的拍子的强弱关系,2/4拍,强弱,强弱,再带到歌词里带着强弱关系让学生们齐读。注意第四句的节奏: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再听一遍歌曲,让学生们轻声跟着唱,手打节拍。老师弹琴,教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唱两三遍。学会歌曲,老师弹琴学生们跟唱。再加快速度让学生们跟唱,增加学生们的印象。5、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小组大比拼:分成三组,每组来一遍看看哪一组唱的最好。一组唱别的组给他们打节拍。哪一组表现最好加星。引出情绪:
咱们学会了这首歌再看看歌词听一遍,看看听听,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播放歌曲)老师一会找同学回答。生:他们住在大兴安岭,他们保护大森林拿着枪,骑着马。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骑着马儿,马儿跑的很欢快,鄂伦春人民保护着大森林,保卫着自己的家园时不时很自豪。所以我们唱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呢。欢快的,勇敢的自豪的,那咱们带着这种情绪再来唱一遍。创编活动:
同学们了解歌词,了解旋律,分小组去创编舞蹈,再找学生们上讲台表演。鼓励学生们积极表演。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总结:师:我们也唱了这首歌:那么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保护大森林,爱护家乡。师:对,我们应该保护大森林,爱戴少数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我们要爱护家乡热爱爱咱们的祖国。课外拓展
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老师还记得咱们上学期学习了一首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教师随笔)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本科,对本节课非常满意,觉得是实习以来最好的一节。
课
题
卖报歌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唱《卖报歌》
教学重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卖报歌》理解其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学生小合作自学旋律的演唱,准确掌握后十六音符节奏型。
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播放“国歌”)。师: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听了之后你的心情怎样?
生:……师:这首歌曲的曲名是?生:《义勇军进行曲》。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学生:聂耳。二、新授歌曲:
师:聂耳不仅创作了这首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唱过,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放歌曲范唱动画片)生:……师:介绍《卖报歌》的由来,聂耳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叫小毛头的报童,……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描写旧社会报童生活的《卖报歌》。让我们分析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由四乐句组成的,出项了两处不一样的节奏型,
这种节奏叫做前八后十六,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吧!练习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学生:做游戏,练习节奏。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段学唱这首歌曲。
第一段:先跟琴轻声唱歌谱。你觉得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学生讨论后,再演唱几遍,熟练以后加柯达伊手势。
第二段:先跟琴唱,解决难点部分,最后两句表现了小报童怎样的心情?那该怎样来唱呢?(学生回答,示范)
第三段:老师范唱,请学生找出最激动的乐句,思考该怎样唱?1.完整演唱全曲。
2.歌曲里的小报童是边唱边卖报的,如果你是小报童的话你会怎样做?(歌表演)
3.领唱、齐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把你的表情放在脸上,唱出小报童的欢乐,唱出小报童内心的痛苦。
三、德育渗透
教师:在旧社会,小朋友为了维持生活,为了活命,不怕困难和痛苦去街头卖报,而我们生长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这使我想到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灾难使他们没有了学校,失去了家,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祈福,愿他们早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师生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课后记(教师随笔)
课堂当中学生们只知道国歌对他的另外名字《义勇军进行曲》并不了解应该让学生多多增加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