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 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 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06: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高考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二)
(共10题)
6.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
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7.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柚树惊蛰始花,三月是我们赏花的时光;而于果农,便是农忙的开始, 。摘掉一些挨挨挤挤开得过密的柚花,( )果实更加饱满充盈,即是疏花环节。将一树一树的柚花疏理至最合理的状态,然后再进行授粉。授了粉的柚子花,更容易招徕嗡嗡飞舞的蜜蜂。这些聪明的小精灵,在这朵花吸吮一下,再到那朵花逗留片刻, ,柚花的受孕率也会明显提升,大自然神奇的魅力真是( )。疏花、授粉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除草、施肥、控梢、除虫、包裹、摘果、疏枝,每一项都不是省力的活儿。一年到头,人们的身影都在柚树下( ),他们也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努力耕耘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月时节,柚花飘香惹人醉。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在那一片春光里,让人( )。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便 无所不及 穿越 乐而忘返
B.以致 无所不在 穿越 乐以忘忧
C.以便 无所不在 穿梭 乐而忘返
D.以致 无所不及 穿梭 乐以忘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大家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从语意来看,二者大致相同:但从表达效果来看,原文更好,试分析。(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8.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九月调研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8.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3分)( )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 (a) B. (b) C. (c) D. (d)
19.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3分)( )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20.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些?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答:
9. 山东省2021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4 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10.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作为一棵树,它实在是太老了。树干,已基本被风干了。曾经很壮大的树冠,由于不堪负重,每年都要折断一部分。如今,已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枝了。但那几枝,顽强地活着,做着一棵树应该做的事情。春天,它一样也要发芽,抽叶。也要多多少少的飞一些杨花。但更多的时候,它在糊里糊涂地活着。就象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老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基本上认不得别人了。说着别人听不明白的话。白天睡觉,晚上就在村子里四处转悠,自言自语。那些老人,转着转着,就转到了这棵树的下面。然后,老人和老树,在絮絮叨叨地说一些只有他们才能听得懂的话。
树,觉得自己活着越来越没意思了。它的树干,开始悄悄地腐烂。一些它见都没有见过的虫子开始吞噬它的内脏。心脏,没有了。肝脏,也没有了,肺,也没有了。树,还是顽强地活着。它自尊地活了一辈子,它不想轻易地倒下去。它的树干,不能支撑那硕大的树冠了。一个秋天的夜里,它放弃了自己身上最壮的一根树枝,让它倒在了脚底下。它有一些绝望地望着那个也已经是中年了的儿子。第二年的春天,它脚下的孩子,干枯了的躯体上忽然抽出了一些新芽。树,有一些欣慰地笑了。
去年的清明节,去老家上坟。走过那棵树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我忽然看到它泪流满面,它的浑浊的泪水,一行又一行地流进了它的空荡荡的腹腔。但我不知道它要给我说什么,我实在无法实现与一棵树的对话——我只能陪着它流泪。我感觉自己的内脏的某一个地方也开始切切地痛。我知道,那是我终生无法改变的对家乡的迷恋。我再一次地细细打量它,它实在太老了,而且真的是很丑陋了。空空的内脏,更如一只空洞的眼睛,绝望而又无奈地张望着远方。
18.下面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
B.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
C.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
D.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
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文章前面写道:“树,觉得自己活着越来越没意思了。”但之后却又写道:“树,有一些欣慰地笑了。”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1.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水才足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西,这些天才散布并理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风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2.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合考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番的春天。经过了雨季,??????①??????。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②?????, 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就叫他“醋采”。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救场如救火” ,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C.“ 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己。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东省潍坊市临朐某校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域,变成“一片孤城万彻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 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 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18.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4.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0题。
?艾草又叫家艾、艾蒿,是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艾草叶子的形状,像是钢又,不是三叉而是五叉与七叉,如同兵器,可见艾草生来就具有了战斗的精神。????? ①?????:正面是碧绿色,背面是灰白色。清风过处,叶片舞动,如旗飘扬,变幻多姿,令人赞叹。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突出而明显。
?眼观手摸,有棱有角,极具执着的个性。其实,一条棱就是一条藤,用于承载体重,支撑信念。这像人的筋骨,更像混凝土中的钢筋。是故,艾草们坚韧挺拔,不屈不挠,堪当重任。艾草最宜群植。成丛成片,才有气势,方成气候。??????? ②??????,最好到蔓延的河滩,广袤的野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艾草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强壮蓬勃,野性张扬。大片大片的艾草,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借代、比喻、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艾草的植株有纯正、浓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5.“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期中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
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束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分为三句?(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新高考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二)参考答案
训练6
18.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省略号作用的能力。文本“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前面内容写在“我”因粗心煮坏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时,她原谅并安慰“我”:“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我”对病人所说的“隔一天吧”既诧异又感动,所以反复回想。C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
略,省略了我对指导员的呼喊。与原文省略号作用相同。
A 项,省略号的作用引文的省略,选项省略了《摇篮曲》的部分引用句。
B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
D 项,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小马因没有尝试过自己过河,犹豫害怕不知该不该过河,所以语言断断续续。
1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拟人的能力。参考答案:①“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针头被赋予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因粗心煮软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针头变得特别软,插不进皮肤,令皮肤血迹斑斑),②让读者感到针头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参考答案:①从语体风格看,改句“偷偷地”表达过于普通;原句善用“半掖半藏”的细致动作,表现“我”反复扎针却弄得邻居的皮肤“血迹斑斑”也扎不进的羞愧,形象生动。②词语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难看”的针头只能说明针头由于被煮软一次次变做弯钩的表象;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每点 2 分,两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7.
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以便:指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以便”。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无所不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无所不在”。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穿越:通过;穿过。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穿梭”。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乐以忘忧:心情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乐而忘返”。
19.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
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
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三点都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型般从修辞和句式角度思考,要求准确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句式主要是对偶、排比、反问等等。
20.忙于疏花、授粉、除草等 授粉就自然而然均衡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第处根据后面所写的疏花授粉内容以及“疏花、授粉仅仅是开始”可知这里应填“忙于疏花、授粉”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面在这.花...再到那朵花逗留片刻”和后面的“柚花的受孕率也会明显提升”可知,这里应填“授粉就自然而然均衡了”的内容。
训练8.
18.C[前面“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重点写叶子不结实,后面“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歎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重点写叶子的下落,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c)处,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19. D(“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为引用;“如一小马蹄”为比喻;“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为设问。)
20. (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更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做出选择1分,理由陈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训练9.
18. (3?分)D
19. (4分)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快流利。(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4分)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彩更鲜明,更符合整个文段语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答出任意一点给 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训练10.
18.B
19.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枯树的苍老之状,也表现了老树对往昔生活和人民的留恋。
20.不矛盾。开头之所以说“活着没意思”,一是因为老树感觉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自己饱受病、虫困扰;二是因为它感到生活太孤独,缺少人气和人情。而结尾之所以“欣慰”,是因为自己的顽强没有白废,生命有了新生,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憧憬。
训练11.
18.C 19.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2)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训练12.
18.C
19.①草木都极旺盛??? ②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①句答出“植物茂盛”的意思即可,②句扣住“设想”“住宅”。
20.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13.
17. B?。
18.?(1)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2)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
19.?(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训练14.
18、B。“具有了战斗的精神…极具执着的个性”等为比拟;“像是钢叉…如旗飘扬”等为比喻;“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等为排比。本段中没有借代、夸张。
19、①原文将“奇香”的修饰语独立开来,能起到强调作用,有助于突出“奇香”之“奇”;②“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的是艾草的“香气”而非“植株”,原文的表达更加准确。(每点2分)
20、示例:①艾草叶子的颜色正反不同?②若想领略艾草的风姿?(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15.
18.A (A是引用;B是简称;C是强调;D是反语。)
19.①三个“高不过”形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咏叹之美。②“坚硬的泥”和“青灰的色彩”虽然都是指瓦,但从质地和色彩两方面表现了瓦的特点,使形象更丰富厚重。
20.①原文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短句语气简洁有力,节奏明快。②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人和瓦共有的特点,引起读者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