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2021.04
本试卷分第 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由此可知
A.人类最早的文明在此地产生B.此地最早培植了玉米南瓜
C.人类己经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D.此地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2.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埃及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法老统治
B.古巴比伦发明了莎草纸
C.古希腊的《吉尔伽美什》描述了洪水传说
D.古印度提出按位记值法
3.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A.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B.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C.实行君主专制制度D.官僚之间相互制约
4."被征服者希腊反而战胜了征服者罗马,使粗野的拉丁民族迈向文明开化。"这句话表明
A.罗马并未实现对希腊的征服 B.希腊文化影响了罗马的发展
C.罗马征服希腊是错误的选择D.军事征服无助于文化的发展
5."两个人对面而立,其中一方愿意为人效劳,另一方则愿意或渴望接受他人的效劳;前者合掌于另一个人双手中——这便是服从的简单象征。"以上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臣服礼"反映了
A.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契约关系 B. 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平等关系D.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6.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城市规模不大,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甚至成为逃亡农奴的庇护所。这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
A. 教皇控制的领地 B.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C.领主控制的庄园D.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7.中古时期的欧洲又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欧洲
A.社会经济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D.王权极度衰弱
8.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A.拥有辽阔的疆域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反抗蒙古的统治D.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9.7世纪时,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一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
10.日本的幕府统治开始于 12世纪末的镰仓幕府,以下关于其统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B.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C.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11.15世纪东非的桑给巴尔用黄金、象牙、奴隶等,换取从中国、印度等地输入的纺织品、
瓷器等各种手工业品。这反映了桑给巴尔
A.手工技术先进 B.文化昌盛C.对外贸易繁荣D.农业发达
12.古代东非的国家一般都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A.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业技术领先
C.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D.经济结构多元化
13.下图为墨西哥浮动园地,它创造性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发明它的人是
A.玛雅人 B. 阿兹特克人C. 印加人D.班图人
14.在海上航行了2 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和水手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
岛,他在兴奋之余也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15.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提高,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
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这一现象反映了
A.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B.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C.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欧洲农作物的广泛传播
16.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这一现象
A.推动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加速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解体
C.促使欧洲经营方式转变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17.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中,在肯定人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B.反对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C.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D.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18.16 至 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
A.推动了文艺复兴兴起 B.形成了理性化思维方式
C. 推翻了天主教会统治D. 加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19.马丁·路德宣布除礼拜日外所有的节日都应废除,其余时间都作为工作的时间。该主张
实质上反映了
A.简化宗教仪式的要求 B.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
C.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D.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20.17—18 世纪,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一"新的思维方式"指的是
A.因信称义B.君权神授 C.理性主义D."日心说"
21.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启蒙思想家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
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这表明启蒙运动
A.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B.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C.得到世俗王权大力支持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22."应当毫无例外且大胆地检查一切,动摇一切,应当把所有这些空洞无益的、幼稚的东西踏在脚下,把不是理性设置的障碍物统统推倒。"这一言论
A.宣扬了理性主义 B.主张个人自由
C.抨击了集权专制D.推崇科学精神
23.孟德斯鸠认为"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体现出他主张
A.分权制衡 B.社会契约C.人民主权 D. 天赋人权
24.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
法国。"他强调的是
A.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B.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C.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D.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德意志帝国仍是一个"军事专制制度
的国家",封建专制色彩非常浓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政体仍是君主专制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阻碍德国社会发展D.宰相是国家权力核心
26.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众议员人数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但此项人
口数目的计算方法不包括印第安人,南方各洲黑人奴隶则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据此可知该宪法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D.未结束美国被殖民的现实
27.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
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属于这场变革的特点有
A.发明者主要是工匠和技师B.发明者主要是科研人员
C.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D.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
2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的"一花独放",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美、德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C.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29.影响下列表格中经济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B.新型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0."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A. 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 31 题12分,第 32 题 12分,第33 题16分,共 40分。)
3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
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
农奴……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
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
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经济学家托尼曾经
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
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的认识。(12 分)
32.(12 分)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指出新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开启新旧世界交流与联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在世界历史形成中有何重要作用?(6 分)
33.(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革命(1640—1688 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竞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
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2)围绕材料中"制度与经济技术的创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0 分)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B A D C D C B C D B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D C B A A D B A A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2 分)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4 分)
组成:庄园的居民均为庄园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2 分)
管理机构:庄园法庭是维护庄园领主利益的重要机构,其主要处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但是庄园法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4 分)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地方上不同程度分裂割据的经济根源。(2 分)
32.(12 分)(1)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商品流动;疾病传播。(任 3 点 6 分)
(2)事件:新航路开辟。(2 分)
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中的重要环节。(4 分)
33.(16 分)(1)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的权利受到制约,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6 分)
(2)论题: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 分)
论证: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秩序;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极大激发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制度上的优势保障了英国对外进行的殖民扩展战争的成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立法等鼓励和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