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吵、胖”等8个生字。
2.巩固“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通过比一比、填一填,区别形近字,掌握形近字的识字方法。
4.展开想象,学习用上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5.学习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6.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初步培养勤学好问的意识。
7.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辨形近字;学习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难点:能选择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吵、胖”等8个生字,体会汉字构字的奇妙。
2.区别四组形近字的字形,了解字义,能准确选择组词填空。
3.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选择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1.活动一:生字宝宝找朋友。
学生准备字卡(口、少、山、夕、月、半、王、见、飘、张、校、甜),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1)和同桌一起玩生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同桌先动手组合拆分,再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汇报。齐读、开火车读。给8个生字组词。
2.活动二:加加减减来识字。
拓展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其他生字,如:咬、象、蚊、皂、新、巾、膀、躺、颗、奇。先和同桌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板块二 字词句运用
1.活动一:火眼金睛找不同。
(1)出示“比一比,填一填”中的4组形近字:午、牛,己、已,刀、力,人、入。
(2)引导学生先读一读4组字,再说一说字形上的差异,最后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3)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出示辨字小窍门儿歌:
“午”平头,“牛”出头。
“己”字不出头,“已”字探出头。
“刀”平头,“力”出头。
“人”字撇出头,“入”字捺出头。
(4)学生读辨字儿歌,书空生字,巩固识记。
2.活动二:奇思妙想说完整。
(1)课件出示“花朵、笑声、阳光、草地、告诉、歌唱、跑步、喜欢”这8个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2)小组内选词练习说话。例如:________(谁)在________(哪里)唱歌。草地上传来了________(谁)的笑声。
(3)小组汇报,全班同学倾听学习。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例如学生说草地上花朵开放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花朵都有些什么颜色。哦,有这么多颜色!那我们就可以说是五颜六色的花朵。
提示: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
课时目标
1.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床、左、居、包”4个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写提示
1.出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写一手好字的愿望。
2.指导观察字形。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动笔前观察字形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半包围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规律,从学会写几个字到学会写一类字。(1)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床、左、居、包”4个字,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结构、笔顺。
(2)出示泡泡中的提示:笔顺规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
3.请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教师提醒注意握笔姿势,端正坐姿。
4.作品展示和评价。评价时一要关注书写的笔顺,二要关注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拓展提升。
(1)出示汉字“远、近、还、连”,思考:这些左下包围的字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呢?
(2)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左下包围的字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复习课文《三字经》中的语句,学生诵读互评。
(2)揭示新课。
2.整体感知,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
提示:前两个书名号内是书名,后两个是人名。
(2)读准字音。
提示:“敏而好学”的“好”读第四声,意思是“喜好”。“而义自见”的“见”读xiàn,在古代同“现”,意思是“明白、显现”。
(3)学生试读,指名朗读。“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组合作,理解意思。
提示1:出示董遇的名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理解句子的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不用讲解,其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通过这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反复品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提示2:小组合作,反复读读其他三个句子,讨论交流句子包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拓展积累。
创设语境,让学生口头填空;同桌互背,当堂课过关者,教师可加盖大拇指印章以示激励。
课时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读出儿歌的节奏,感受共读的乐趣。
2.巩固学过的字词,简单了解儿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多样朗读,丰富共读形式
1.出示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读学生听,感受听读快乐。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边听边圈出儿歌中的人物。
(2)交流圈画的人物,并正音:“唐僧”的“僧”是平舌音,“沙和尚”的“尚”读轻声。
(3)引导学生谈感受:这首儿歌有趣吗?为什么?
3.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儿歌,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4.合作朗读,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1)师生接读儿歌。
(2)学生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3)同桌互相拍手读。
(4)填空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前一个句子结尾的词语是后一个句子开头的词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凸显了儿歌学习的特点,通过听读、自由读、合作读、填空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儿歌的节奏,还能引导学生发现儿歌的结构特点。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后面跟着个________。
________,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________。
________,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________。
________,挑着箩,后面跟着个________。
(5)通过小组接读、加动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板块二 了解儿歌的背景和内容
1.了解儿歌背景。
(1)教师简单介绍《西游记》。
(2)提问:你知道这首儿歌改编自《西游记》中的哪个小故事吗?
2.教师出示《三打白骨精》绘本,学生看屏幕阅读,进一步了解儿歌内容。
板块三 课外延伸,和家长一起读
1.小结:原来,儿歌可以拍着手读,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读,真有趣!
2.布置作业:这么有趣的儿歌,想不想邀请家长和你一起读呢?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完成共读卡上的小任务吧。
“和大人一起读”共读卡
(1)邀请您的孩子当小老师,教您读一读《孙悟空打妖怪》。
(2)由孩子从以下合作方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一起读《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故事。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孩子读给家长听
◇家长读完,孩子讲
◇其他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