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人文主题
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画有动物图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完成本课预习卡。
2.朗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识记“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正确书写“病、医、别、干”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第2~4自然段动物间的对话,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3.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大家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打一植物)
2.学生猜出谜底是“棉花”后,教师出示棉花图。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对棉花的认识。
3.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棉花姑娘。简介棉花。
4.教学“棉”和“娘”。
(1)读准字音:“棉”是前鼻音,“娘”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
①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边是个“白”字。可联系生活,组词“棉被、棉袄、棉裤”等。
②“娘”是个形声字,与“姑”组成“姑娘”一词时要读轻声。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第1自然段,学习字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说一说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她最想干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教学字词。
①播放关于蚜虫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认识蚜虫,学习新词“可恶”。
②指导读准“治病”。请学生尝试给“治”组词:治水、治理、治疗……
(3)指导句子的朗读停顿: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生词,关注生字的特点,联系课文语境,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趣味识字,既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大大降低识字的难度。3.读第2~6自然段,学习字词。
(1)指名逐段读第2~6自然段。
(2)随机逐段教学生字词:燕子、树干、忽然、惊奇、七颗星星、七星瓢虫、碧绿、吐出。
①引导学生借助字理识记象形字“燕”。
出示“燕”字的甲骨文,讲解:“燕”字的古文字字形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
②教学生字“干”,引导看图理解“树干”,拓展词语“枝干”。
③指导联系已学字“票、飘”,识记生字“瓢”。
④指导识记“奇”字,认识新偏旁大字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棉花姑娘盼来了哪些动物医生?在文中圈出动物医生的名字。
(1)学生交流。
(2)教师随机板贴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图片。
2.请学生借助句式说一说,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棉花姑娘生病了,请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帮她治病,可是他们都帮不上棉花姑娘的忙,最后________治好了她的病。
四、学习第2~4自然段,读好对话
1.借助情境,读好第2自然段中棉花姑娘与燕子的对话。
(1)教师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生病的棉花姑娘,可恶的蚜虫把你的叶子咬出了一个个大窟窿,多难受啊!盼望着,盼望着,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你的心情怎么样?那就赶快请燕子帮你治病吧!
(2)提醒学生关注“请”和“!”,指导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语气:“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指导读懂燕子的话。
①学生画出燕子说的话,齐读。
②创设对话情境:“燕子,燕子,你不愿意帮忙吗?”“燕子,燕子,你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捉蚜虫啊?”
学生扮演“燕子”进行对话交流,体会燕子的无奈、抱歉:对不起,我只会__________。
③小结:原来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板书:捉空中飞的害虫)
(4)师生进行角色扮演,合作读好棉花姑娘与燕子的对话。
2.同桌合作,进行角色扮演,读好棉花姑娘与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1)教师出示合作要求:
第一步:找出对话,分清角色。
第二步:角色扮演,读出语气。
(2)同桌合作扮演,教师巡视,随机指导读出棉花姑娘“着急”、啄木鸟和青蛙“无奈”的语气。
(3)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读第3、4自然段。
(4)师生共同小结: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板书:捉树干里的害虫、捉田里的害虫)
3.借助板书,师生共创儿歌,做课中操。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把课文朗读和角色体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感受动物医生的无奈,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课中操
师:我拍一,谁对一?
生:你拍一,我对一。
师:空中害虫谁来捉?
生:空中害虫燕子捉。
师:我拍二,谁对二?
生:你拍二,我对二。
师:树干害虫谁来捉?
生:树干害虫啄木鸟捉。
师:我拍三,谁对三?
生:你拍三,我对三。
师:田里害虫谁来捉?
生:田里害虫青蛙捉。
齐:燕子、青蛙、啄木鸟,
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五、复习生字,书写练习
1.学生开火车读字卡。
2.指导书写“病、医”。
(1)指导笔顺规则。
病:复习左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医:笔顺是先横后“矢”再竖折,最后一笔竖折的笔画较长。
(2)指导书写关键笔画。重点指导病字旁的书写。
(3)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3.学生自主练写“别、干”。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书写本课学习的生字。
课时目标
1.巩固识字,正确书写“奇、七、星”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棉花姑娘惊奇的语气。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拓展说话。
3.了解不同小动物吃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做“摘棉花”游戏。
课件出示有13朵棉花的图,教师点击图片,每朵棉花上会显示一个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读或抢读,再接力读。
2.教师导入: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她请谁为她治过病?结果怎样?她的病最终治好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5自然段,书写生字
1.理解“惊奇”,读好句子。
(1)导入:就在棉花姑娘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来了一群圆圆的小虫子,把她身上的蚜虫都吃光了。这时棉花姑娘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
(2)书写“奇”。
教师范写“奇”字,提示书写要点:大字头要写得小一些,“可”的长横要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3)读好句子。
指导学生读句子:“你们是谁呀?”指导读出棉花姑娘惊奇的语气。
2.认识“七星瓢虫”。
(1)请学生画出文中介绍七星瓢虫的句子。
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2)引导学生扮演七星瓢虫,进行自我介绍:哪只七星瓢虫能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呀?
设计意图:
创设“七星瓢虫自我介绍”的情境,既能训练学生提取课文有效信息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①学生扮演七星瓢虫进行自我介绍。
②教师评价,引导学生说清七星瓢虫的特点:“圆圆的”“七个斑点”“吃叶子上的蚜虫”。
(3)指导书写“七、星”。
①引出生字:七星瓢虫的名字里就有两个要求书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②范写“七、星”,提示书写要点。
七:先写横后写竖弯钩,一横稍稍向上斜。
星:上下结构,“日”要写得扁一些。
③学生练写。
④反馈评价。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读好棉花姑娘与七星瓢虫的对话。
三、学习第6自然段,积累短语
1.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
2.比较体会,积累短语。
(1)出示下面的句子,请学生与课文原句比较。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2)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句子、拓展说话,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难度星级引导拓展积累。
★出示小草、浪花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 ) 雪白雪白的( )
★★出示桃花、枫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 )的桃花 ( )的枫叶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的( )
3.齐读第6自然段。
四、借助拓展资料,创编对话
1.引读对话,复述故事。
棉花姑娘生病了,她盼望有医生来帮她治蚜虫。她等来了燕子,于是她请求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可是燕子的本领帮不了棉花姑娘,只好答道——“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她又等来了啄木鸟……最终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
2.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连一连,说一说各位动物医生的本领。
3.拓展资料,创编对话。
(1)出示小壁虎、猫头鹰、蜻蜓的图片,播放录音材料: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拓展设计使学生与课文、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层面对话,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感悟、体验与积累,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壁虎,会捉墙角的蚊子和苍蝇。
小朋友们好!我是猫头鹰,会捉田里的老鼠。
小朋友们好!我是蜻蜓,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2)小组合作,模仿句式说话。
棉花:“请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壁虎/猫头鹰/蜻蜓:“对不起,我只会__________,你还是__________吧!”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助棉花姑娘,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大家课外搜集一些,好吗?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病了→请医生燕子——只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只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只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害虫保护益虫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第1自然段时,我通过设置情境,抓住“可恶、多么、盼望”等词引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内心感受,为下文的朗读理解作了情感铺垫。
抓重点段落,反复朗读,领悟课文。如教学第2~4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三次请求,让学生通过越来越急切的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着急的心情;接着引导学生朗读燕子、青蛙、啄木鸟的话,感受它们的礼貌与无奈;最后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