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09: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人文主题
了解鱼、牛、燕子等动物的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小壁虎的尾巴的再生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
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完成本课预习卡。
2.根据课后习题,朗读课文。
课时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新偏旁户字头、车字旁,指导书写“捉、姐、爬、房”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第3~5自然段的主要情节。
3.初步了解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认读词语“壁虎、墙壁”。
(1)导语:看看图上是哪一种小动物?
(2)出示“壁虎”一词,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生字与图画、词语、儿歌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在儿歌的诵读中,既复现了生字,又认识了小壁虎。(3)导语:看看图,你能猜出小壁虎最喜欢待在哪里吗?
(4)学生交流,出示“墙壁”一词,引导看图猜“墙”字的读音。
教师解说:最早的时候,墙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
2.读儿歌,巩固“墙”和“壁”的读音,初步认识小壁虎。
小壁虎,墙上爬,四条腿,长尾巴,
苍蝇蚊子都怕它,见到马上逃走啦!
3.揭示课题。
导语:小壁虎有长长的尾巴,有一天,他的尾巴断了,他要去借尾巴呢。
4.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交流猜字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圈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猜读手段,交流猜读的方法,分享独立识字的快乐。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提炼猜字方法,师生互相补充。
(1)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墙”。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生字“蚊、咬、赶、房、转”。
(3)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重点关注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的生字的读音。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第1幅插图,引读第1自然段: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通过动作演示理解“一挣”的动作。
2.过渡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可是他向谁借呢?
3.看图读文说话。
(1)逐一出示课文第2、3、4幅插图,图文对照,朗读第3、4、5自然段。
(2)说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指名说好三句话。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相机板书:小河边、小鱼;大树上、老牛;房檐下、燕子)
4.出示第5、6幅插图,图文对照朗读第6、7自然段,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四、学习第3~5自然段,读好对话,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2)合作读对话。
①小壁虎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恳求的语气,可把重音放在“借给我”三个字上。
②小鱼的话要强调“拨水”一词,并用动作来理解。
(3)交流小结:小鱼尾巴的作用。
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
设计意图:
在读好对话的基础上,借助句式能使学生较快地了解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借助句式也能帮助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2.学习第4自然段。
(1)导语: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多么难过啊!但是他不灰心,继续爬呀爬,看见了——老牛。(出示图文)
(2)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3)指名两组同学进行朗读。
朗读提示: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可适当低沉些。
(4)读后交流,练习说说牛伯伯为什么拒绝小壁虎,了解牛尾巴的作用,随机做动作理解“甩”。联系上文,和小鱼“摇”尾巴这个动作进行比较。
(5)出示句式,练习说话:小壁虎爬到______,向______借尾巴,______要用尾巴来______。
3.学习第5自然段。
(1)导语:小壁虎继续爬呀爬,他多么希望有合适的尾巴借给他呀!这次他碰见了——燕子。
(2)师生合作读。
(3)理解“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4)出示句式,练习说话:小壁虎来到______,向______借尾巴,______要用尾巴来______。
4.小结: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三种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五、借助词语,串讲故事
1.导语: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鱼、老牛、燕子这三种动物的尾巴作用都不一样。现在你们能看着这几个词,选择其中一组来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
以词语为脚手架串讲故事,搭建了语言实践运用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成长。小河边  摇着尾巴  游来游去  拨水
大树上  甩着尾巴  吃草    赶蝇子
房檐下  摆着尾巴  飞来飞去  掌握方向
2.自由说、指名说、三人小组说。
六、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捉、姐、爬、房”,请学生观察、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爬”:“爬”是个形声字,“爪”与“巴”合起来表示动物用爪子贴着地面移动身体。
2.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爬、房”的书写。
①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
爬:“爪”的捺要写得舒展,“巴”紧贴着捺。
房:注意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规则,户字头的撇要写得舒展,“方”的横右边伸出户字头。
②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
③学生描红、临写。
(2)学生自主练写“捉、姐”。
(3)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抄写本课生字。
课时目标
1.通过读儿歌、猜字谜等形式巩固生字,会写“条、您、草”3个字。
2.学习第6、7自然段,了解小壁虎的尾巴的再生功能。
3.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演故事。
4.仿照课文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复习生字。
2.读儿歌,复习字词。
小壁虎,爬上墙。捉蚊子,被蛇咬。
挣断尾巴向谁借?
小河边,鱼姐姐,摇着尾巴来拨水。
大树下,牛伯伯,甩着尾巴赶蝇子。
房檐下,燕阿姨,摆着尾巴掌方向。
小壁虎,爬呀爬,没有尾巴怎么办?
3.练习:连一连,说一说。
牛用尾巴       拨水
燕子用尾巴 赶蝇子
鱼用尾巴 掌握方向
________用尾巴________。
二、学习第6、7自然段
1.过渡: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
3.重点指导读好第7自然段的对话。
(1)引导: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时他可高兴了,他的话该怎样读呢?
(2)指名读好小壁虎的话。
设计意图:
对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这一常识的了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借助微课,生动形象地拓展知识,能够较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3)加上动作,同桌练读对话。
4.了解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1)提问:小壁虎的尾巴明明断了,为什么又长出来了呢?
(2)播放微课: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断了后还可以再长出来。大自然中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有再生功能,比如蚯蚓,身体断了,可以再长出来。人类的头发、指甲也有再生功能。
5.学生齐读第6、7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
1.分角色读一读故事。
设计意图:
“分角色表演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领悟情感,让课堂充满趣味。2.分角色演一演故事。
(1)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六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分角色表演故事。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表演展示。
(4)全班评议,关注对话的语气,随机指导演好“摇、甩、摆、转身”等动作。
四、仿照段式,练习说话
1.导语: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他们的尾巴也有各自的作用呢!
设计意图:
课文第3~5自然段情节反复,表达相似,是学生仿说的范例。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进行拓展,仿照段式编故事,让规范的语言根植于学生心中,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仿照第3~5自然段的段式,练习说话。
(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说话。
①出示小松鼠、小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动物尾巴的动作。
②交流:小松鼠的尾巴——翘;猴子的尾巴——竖。
③听音频材料,了解小松鼠、小猴子的尾巴的作用。
音频内容1:我是小松鼠,翘着一条大大的尾巴。当我在树上跳来跳去时,大尾巴能起到平衡的作用。当我从高高的树上跳下来时,大尾巴好像一顶降落伞,帮助我平安落地。
音频内容2:我是小猴子,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的作用可大了,可以让我倒挂在树枝上,还可以用来获取食物呢!
(2)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小壁虎说:“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难度进行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说话练习。
★★选择其他动物的尾巴的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五、指导书写,课后延伸
1.指导书写“条、您、草”。
(1)出示“条、您、草”,指导观察。
①观察结构:“条”上放下收;“您”上长下短;“草”上短下长。
②观察笔画:“草”的第八笔横为主笔,要写得舒展。
(2)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
(3)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2.请学生写一写由本课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
3.课后延伸:做个小小调查员,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记录,在班级板报上展示。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小鱼的尾巴——拨水
老牛的尾巴——赶蝇子
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
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尾巴用处大
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以及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我原本认为学生课外积累极少,好多学生对壁虎不了解,让他们课前搜集有关壁虎的资料也没有条件。而且他们读书往往有口无心,不少学生自读课文仅停留在读通顺、识字的阶段,不会结合书本配的图片进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先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壁虎的特点,告诉他们壁虎的尾巴有自卫的功能,然后导入到课文的开头壁虎遇到蛇的一幕。这样,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却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却很平淡,学生没有自己的新发现。也许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更好一些。我让学生课外查找其他动物的尾巴的妙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