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2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恰当使用的效果。
人文主题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祝愿森林永远青翠苍茫。
教学重点
1.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恰当使用的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生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
2.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设计意图:
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习更有目标。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指导:祖——平舌音zǔ。
(2)指导书写生字“祖”,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祖国、祖先。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
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对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提示:①换偏旁识记:萄—掏;墙—蔷;亿—忆。
②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艹)——蔷、薇;走之底(辶)——逗、逮。
③借助插图或图片识记:“蔷薇”是一种植物。
三、学习第1小节
1.小声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出示: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呢?
2.自由思考后和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1)指名读句子: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浩瀚的大海是浪花的摇篮;那高大的树木是鸟儿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那(   )是(   )的摇篮。
(2)指名读句子: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①哪些词句写出了森林的大?(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②第1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真有意思”是儿童的口吻,要读出有趣的味道。“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要读出惊奇、赞叹的感觉。)
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浓绿”“一望无边”“遮住”,想象原始森林“大”和“美”的特点。
④理解词语“一望无边”。引导想象:除了森林是一望无边的,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天空、海洋、草原等。)
(3)(课件播放原始森林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原始森林的广阔。
(4)教师小结: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啊!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
写好字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有意识地写好字。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啊、浓”等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浓、摘、掏、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教师着重指导书写“摘、掏”。
提示:这两个字左右等高,左边都是“扌”,表示人的动作;注意“摘”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商”,“掏”的右边中的“缶”要注意避让,写紧凑。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投影反馈,学生进行评议。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恰当使用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二、导学第2小节
1.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1)换词比较: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里面,把东西弄出来。
(2)出示“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3)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呢?(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4)教师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让人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5)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   )野兔  (   )蘑菇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迁移运用,又借助这一形式让学生理解第2节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提示:你也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师生交流、反馈:(追)野兔 (赏)蘑菇
(6)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掏鹊蛋 摘野果 (追)野兔 (赏)蘑菇
2.品读问句。
(1)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提示:我们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性,也想象了画面,能不能读好诗句呢?
(2)评价引导,相机理解“可曾”。(“曾”是“曾经”的意思,“可”表示疑问的语气。这是诗人的猜想。)
(3)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让人觉得猜想的新奇可爱。
设计意图:
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打下了基础。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实效。
三、自主理解第3小节
1.学生自读第3小节,将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着重号。
2.结合插图识记“蔷、薇”。
3.教师范读句子,学生想象画面。
4.交流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读好问句。
四、引导想象,仿说训练
1.思考: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
2.根据想象,仿照“掏鹊蛋、逗松鼠”说说类似的词语。
(相机板书:挖野菜 捕野兽)
3.仿照第2或第3小节说句子。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五、回扣前文,体会诗情
1.齐读第4小节,理解“苍苍茫茫”。引导学生联系第1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
2.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美丽。
3.回扣全文理解诗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原始森林给祖先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引导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美丽,读出赞美之情。
5.教师小结:祖先的摇篮是那么美好,我们要让它天长地久,就要好好保护它。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全班合作制作“保护祖先的摇篮”宣传册,宣传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一些做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充分理解课文。其次,在熟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人类祖先在遥远年代里在森林生活的场景,使学生对人类祖先产生虔诚的尊敬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后的朗读指导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以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使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