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专题三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基础提升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专题三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基础提升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08 14: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专题三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基础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消毒剂呈碱性的是
A.75%乙醇
B.过氧乙酸消毒液
C.双氧水
D.84消毒液
2.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B.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C.加热蒸干CuCl2溶液得到Cu(OH)2固体
D.要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可先通入氧化剂Cl2,再调节溶液的pH
3.下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是溶质本身的是
A.CuSO4
B.NaHCO3
C.KMnO4
D.FeCl3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6
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N原子的数目为0.1NA
B.标准状況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的数目为1.9NA
C.在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A
D.将0.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溶液中Cl-、HClO、ClO-微粒总数为0.2NA
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
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0.1
0.1
9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0.1
mol·L?1HA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1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K+、Cl-、CO
B.H+、AlO、Cl-、S2-
C.Br-、Al3+、Cl-、HCO
D.Ba2+、OH-、SO、HCO
7.下列关于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比较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大小NaHCO3<Na2CO3
B.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大小:NaHCO3>Na2CO3
C.相同条件下,溶液碱性强弱:NaHCO3<Na2CO3
D.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慢:NaHCO3>Na2CO3
8.FeCl3溶于盐酸中存在下列平衡:Fe3+(aq)+4Cl-(aq)FeCl(aq)(黄色)。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FeCl]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点与B点相比,B点[FeCl]浓度更高一些
C.反应处于D点时,有v正D.将C点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Fe2O3固体
9.常温下,向0.1
mol·L-1
H2SO3溶液中缓慢加入固体NaOH(溶液体积不变),溶液中H2SO3、HS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a1(H2SO3)=1×10-2mol·L-1
B.向a点溶液通入氯气,溶液中HSO数目减少
C.m点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为c(HSO)>c(H+)>c(OH-)
D.溶液导电性:a>b
10.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O3溶液:
c(OH-)=c(H+)+c()+c(H2CO3)
C.Na2CO3溶液:c(Na+)+c(H+)=2c()+c(OH-)
D.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Na+)>c()>c(OH-)>c(H+)>c()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HCOO-+H3O+
B.CO+H2O?HCO+OH-
C.H2CO3?
HCO+H+
D.HS-+H2O?S2-+H3O+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铝盐、铁盐均可用作净水剂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13.《本草图经》记载:“绿矾石五两,形色似朴硝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其中“朴硝”的主要成分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绿矾的化学式为
B.绿矾需密封保存
C.朴硝的水溶液显酸性
D.“吹令火炽”发生了非氧化还原反应
1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等体积pH=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X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证明HX酸性比HY强
D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
证明该过程未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15.已知常温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HClO
Ka=3×10-8;
H2CO3Ka1=4.3×10-7,
Ka2=5.6×10-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合H+的能力:CO>ClO->HCO
B.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和Na2CO3溶液,pH更大的是Na2CO3溶液
C.将少量的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反应CO2+2ClO-+H2O=2HClO+CO
D.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和NaHCO3混合溶液中,有c(HCO)>c(ClO-)>c(OH-)
二、解答题
16.氯的单质、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密切相关。
(1)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C12(g)=2HCl(g)
ΔH=-184.6kJ?mol-1,判断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热吸”或“放热”)反应。
(2)硫酸是一种强酸,补充完整电离方程式:H2SO4=____________+。室温下,将大小相等的镁条和铁片投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大量使用,它是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成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①该反应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室温下,84消毒液呈碱性,其pH____________7(填“>”或“<”)。
③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lO-+H2OHClO+OH-,生成物中____________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使病毒和细菌失去生理活性;水解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制取金属钠和氯气,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参与反应):
通电时,Cl-向__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移动,写出生成氯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17.作为绿色氧化剂和消毒剂,H2O2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已知:2H2O2(l)=2H2O(l)+O2(g)
△H
=
-196kJ·mol-1K
=
8.29×1040,回答下列问题:
(1)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H2O2能用作消毒剂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存在______键(选填“H-O”或“-O-O-”)。
(2)纯H2O2相对稳定,实验表明在54℃下恒温储存两周,浓度仍然保持99%,原因是H2O2分解反应的______
(选填编号)。
a.△H比较小
b.反应速率比较小
c.
K不够大
d.活化能比较大
(3)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MnO2催化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pH=7时,0~10minH2O2分解反应的平均速率υ=______mol·L-1·min-1。
②以下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序号)。
A.相同条件下,H2O2的浓度越小,分解速率越大
B.相同条件下,溶液的酸性越强,H2O2的分解速率越大
C.在0~50min间,pH=7时H2O2的分解百分率比pH=2时大
(4)液态H2O2是一种极弱的酸,测得常温下电离常数:K1=2.29×10-12,K2=1×10-25,写出H2O2一级电离方程式。H2O2能与碱反应:H2O2+Ba(OH)2==BaO2+2H2O,产物BaO2可以看作H2O2的盐,结合电离常数计算说明(常温)BaO2水溶液有强碱性的原因______。
(5)H2O2的一种衍生物K2S2O8,其阴离子结构为,K2S2O8水溶液加热后有气体产生,同时溶液pH降低,用离子方程式表明原因_____。
18.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要求合理处理电池废料。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含有LiCoO2、导电剂乙炔黑、铝箔及镀镍金属钢壳等,处理该废旧电池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
(1)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用NaOH溶液处理正极材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酸浸”过程中LiCo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酸浸”时Co、Li元素的浸出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当温度高于80℃时Co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Co2+水解加剧;
②____________。
(4)调节pH的目的是使Ni2+和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全部沉淀。
(5)“萃取”环节,钴、锂萃取率与平衡时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了实现钴、锂分离效果较好,pH一般选择______________(填整数)左右。
(6)取CoC2O4固体4.41
g在空气中加热至300℃,得到钴的氧化物2.41
g和一种无毒无污染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2.D3.A4.A5.B6.A7.B8.D9.D10.D11.B12.D13.B14.A15.C
16.放热
2H+
镁条

>
HClO
正反应
阳极
2Cl--2e-=Cl2↑
17.或
bd
0.1
B
,BaO2
的一级水解程度很大,故溶液碱性很强
18.
2Al+2OH-+2H2O=2+3H2↑
H2O2部分分解
Fe3+
5
3CoC2O4+2O2Co3O4+6CO2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