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唠叨”等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难点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3.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4.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唠叨”等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活动:“故事大王”擂台赛。
1.第一环节:回忆故事我会说。
本单元讲了哪几个故事?哪位同学来讲故事?师生交流基本要求:讲故事需讲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听故事需安静倾听,不要插话打断。
2.第二环节:听清故事我来评。
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同学分别交流复述故事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讨论得出: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需用自己的话讲。要想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需按一定顺序,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提纲、关键词等。
3.第三环节:创编故事我最行。
师生一起讲故事,可以是本册书上的故事,也可以是课外听来或看来的故事。(教师准备一个新故事,课件出示复述提纲或图画,提示学生复述。)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自主拼读。
2.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词语。
(1)学生“开火车”读,指导读准“咳嗽、唠叨、嘀咕”中的轻声。
(2)指名说说带有“吐”的词语,区分“吐”的两种读音。
预设:当表示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涌出来时,读第四声,如“呕吐、上吐下泻”;当表示东西从嘴里出来或说出来时,读第三声,如“吐痰、谈吐”。
(3)指名交流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都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4)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选词填空。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爸爸烧了一桌好菜,全进了我的肚子。可是没多久,我就感到一阵恶心,( )起来,还不停( )。妈妈见了,直怪我吃得太多。爸爸小声( ),说妈妈太( )。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二组词语。
(1)出示第二组词语,学生齐读。
(2)指名交流第二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第二组词语中都有言字旁的字,与“语言”有关。
(3)区分“谣言”与“谚语”。
预设:“谣言”是指胡编乱造的消息。“谚语”多数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4)给“告诫”找近义词。
预设:劝诫、劝告。
(5)区分“辩、辨”,分别组词。
预设:辩:和说话有关(辩解、辩论、争辩、辩护)。辨:和区分有关(分辨、辨别、辨认)。
4.复习巩固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做词语游戏“找朋友”。
①出示一组形旁相同的汉字,比如口字旁的字,请学生给它们结对组词。
②先给出一个汉字,再给出形旁相同的一些汉字,请学生从中选取合适的字组词。
板块三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活动一:读演结合。
出示两个例句,读通读顺,读准加点部分的字音。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体会象声词的作用。
提示:“噌”和“椰”两个字可以借助注音读准,两句中的“的”为轻声,提醒学生注意读得轻快一些。
要点:学生可自读自演,也可以同桌合作,你读我演。
活动二:比较感知。
出示完整的第一句和去掉加点部分的第一句,让学生对比读,再次体会两种表达的不同,从而巩固认知。
活动三:回忆整理。
这些加点词语就叫象声词,也叫拟声词,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吗?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象声词:哗哗、呜呜、当当、沙沙、咕咚、轰隆隆、丁零零、叮叮咚咚、叽叽喳喳等。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归类,如:动物声音、自然界声音、人声等。
活动四:尝试仿写。
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象声词说一句话吗?把你的句子写下来。
要点:可以让学生运用象声词说一句话,并记录下来。也可以让他们“你说我写”,小组合作完成。
课时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模仿例句,初步学习转述的方法。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第二、三题
活动一:读题目,巧发现。
1.读一读。
出示四个题目,学生自由读,读清楚,读流畅。
提示:指名读题目,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想要表达什么。
2.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要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反义词构成题目,不仅生动有趣,还能从读题中推测故事的大概情节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仿一仿。
学生仿照例句,尝试编一两个题目。
活动二:创情境,巧转述。
1.比一比。
出示以下句子: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学生自由读,比一比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提示:引导学生从人称、标点符号和句子的结尾几处去观察两个句子的不同。
2.演一演。
创设转述的情境,四人小组,一人扮演裁缝,组内互说,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转述的方法。
3.练一练。
出示以下句子: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学生运用学习例句的方法转述两个句子。
提示:用直接叙述还是转述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决定。
板块二 日积月累
活动:古诗大比拼。
1.春天古诗我会背。
描写春天的古诗你会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2.图文对照我会读。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简介作者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听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指名读、点评。
出示停顿标志,学生再次练习朗读。指名读、点评。
3.小组合作我会学。
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是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要点:
(1)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教师相机点拨:初夏时节,大地春归,花草凋谢。大林寺内,巧遇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2)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师相机点拨: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于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跟人玩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里来罢了。
4.诗情画意我能悟。
请学生再自由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名读(配上音乐读)。
5.古诗背诵我能行。
试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自由背,指名背,自由组合背。
要点:在多种形式的读背中体会作者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喜爱之情,做到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