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拟采用环节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学习准备 自主学习单、小棒、计数器、课件
学习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一、复习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并简单说一下算法。
53+30= 43+20= 22+30=
53+3= 43+2= 22+3=
【通过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为后面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强调: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整十数要和十位相加;几个一要和个位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活动一:探究45-30=
出示小朋友春游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45个座位,已经做了30个人,还有几个空座位?
该怎样列算式呢?45-30= 你是怎样算的?(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探索:
出示45-30。指导学生用小棒边摆边说,你是从哪一部分拿走的30,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总结:45-40,先摆出45也就是4捆和5根,先从4捆里拿走3捆,还剩下1捆,也就是10根,10根和原来的5根合起来是15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小棒描述,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根据ppt图片进行描述。)
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45分成40和5
先算40-30=10
再算10+5=15
摆小棒结束后,引导学生通过拨计数器进行探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探索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十位上拿走3颗珠子?(指明学生回答。)让学生初步感知减去几个十要从十位上去减。(提醒学生补充完整横式,并写上单位。)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操作方式再来说一说计算45-30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计算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在此环节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摆小棒,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并利用拨计数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从十位上拿走3颗珠子?”。活动二:探究45-3: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出发,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是5-3?”。活动三:归纳分析45-30与45-3的异同点,总结算法。】
【出示学生春游的情景图,贴近生活,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这些具体操作的描述过渡到算式解法的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比较两个算式异同时,抽象出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二:探究45-3=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计算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让学生不再借助直观,而是引导他们从数的组成出发,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不难归纳出计算过程:
45分成40和5
先算5-3=2
再算40+2=42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验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3颗珠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减去几个一要从个位上去减。
活动三:归纳分析:“45- 30”和“45-3”。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自主观察在小组讨论)
相同的地方:都是要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两部分。
不同的地方:减整十数,要从十位数里减。
减一位数,要从个位数里减。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应该从十位上的数减整十数;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从个位上的数减一位数。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三、检测反馈
1、游戏“摘星星” 要求:①坐端正,表现好,遵守纪律的学生有机会摘星星。
每一个星星后面对应一个算式,口算并说一说算法。
答对者会有相应奖励。
2、“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 ?54-20=(??)? ? 86-50=(??)? ?
54-2=(??)? 86-5=(??)
3、学做小司机(游戏)。
方法: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4、“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练习环节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高,新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四、总结提升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