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估算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估算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17: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估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说一说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都是需要门票的,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这是去参观什么,门票是多少钱呢?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预设:三(1)班有29人参观,门票每人8元,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学生数学的参观科技馆的事情,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怎样列式呢?
预设:29×8= 。
提出问题: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29接近30,可以估一估29×8大约得多少。
教师说明: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口算乘法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大约等于240,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号”。
提出提问:估算出了结果是240元,怎么确定250元够不够买门票呢?
预设:把29看作30 ,结果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250。所以带250元肯定够。
总结说明:刚才我们利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估算的结果偏大了,都没有超过带的钱数,那么准确的结果肯定也是够的。
出示问题: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呢?先单独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预设1:把92看作90,那么92×8≈720(元)
因为700<720,所以带700元不够。
预设2:我把92看作100,那么92×8≈800(元)
因为800=800 92<100
所以带800元够。
教师说明:把92看成90 ,结果偏小了,偏小的钱数都比700大,准确的钱数肯定比700大,所以带700肯定不够。
把92看成100,100人要花800元,92人不够100人,所以带800元一定够。
总结说明:在实际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不用计算出准确的结果,经过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发现估算和解释估算结果是否合理的方法,体会估算往大估和往小估之间的区别,会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巩固练习
1. 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
32×6≈180(千克)32﹥30 答:6个箱子不能装下这些苹果。
2. 向东小学417名学生乘车去博物馆。每辆车限乘49人,8辆车够吗?
49×8≈400(人) 417﹥400(人)答:8辆车不够。
3. 一篇文章500字,卡卡平均每分钟录入75个字,6分钟能录完吗?
75×6≈480(个)480<500 答:6分钟不能录完。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利用不等式性质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估算策略。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一定非要算出准确数,可以利用估算,算出大约数。
预设2:在估算时,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看看应该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梳理估算的方法,理清估算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