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唯一一个起源于南方的大一统王朝
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却备受人们推崇的大一统王朝
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的大一统王朝
一个在欧洲人眼里是万国臣服的联合国形象的大国
民生凋敝的惨景
周臣《流民图》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目 录
CONTENTS
01
第一篇:一马固社稷
02
第二篇:一马变天下
03
第三篇:一马易江山
一马固社稷
第一篇
崇祯帝的梦想能实现吗?
皇帝的迷梦
宦官的迷梦
地主阶级的迷梦
社会百态
一马固社稷:皇帝的迷梦
8.明宪宗终日行乐,宠信万贵妃。
10.明武宗,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
13.明神宗,奢侈浪费,他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穷奢极欲,横征暴敛。
15.明熹宗,爱好木工,被称为木匠皇帝。
明朝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一马固社稷:宦官的迷梦
刘瑾
魏忠贤-九千岁
明末,皇权旁落,宦官专权。
一马固社稷:地主阶级的迷梦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谚语,意思是形容豪富人家占有广大土地,贫苦人家则一点地方都没有。)
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地主阶级兼并大量土地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中后期
一马变天下
第二篇
一马变天下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
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
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一马变天下:李自成起义
“李闯王”
1644年
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京师,明朝灭亡
一马变天下:李自成起义
提出口号
材料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材料一:李自成制定了严明的军纪,规定不许妄
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官兵抢掠。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一马变天下:李自成起义
提出口号
李自成率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深得民心,使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纵横10余省。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土地兼并
均田:平均土地
内容
针对
沉重的赋税
免赋:减免赋税
“均田免赋”含义是什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提出的?
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更切合农民实际,
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历史上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名称
口号
影响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一次农民起义
汉末农民起义
黄巾军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沉重打击
东汉统治
唐末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给唐朝致命一击
明末农民起义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赋
推翻明朝统治
1.相对于过去,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哪些突出特点?
目标明确 规模浩大
斗争激烈 影响深远
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
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
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一马变天下:李自成起义
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一马易江山
第三篇
01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女真
女真崛起
01
一马易江山
一马易江山
02
后金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八旗制度是
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一马易江山
清兵入关
皇太极
努尔哈赤
03
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降清,开门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失利,退回北京,随即又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03
清兵入关
一马易江山
明朝的
灭亡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政治: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李自成起义
满洲兴起
原因
过程 1.陕北起义
2.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3.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1644年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朝被推翻
结果:失败(原因之一:吴三桂率领明军与清军联合夹击后不断溃败)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奠基人: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建立者: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8
崇祯帝的无奈
李自成的不甘
努尔哈赤的努力
皇太极的进取
共同见证着明末清初的历史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