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北三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东北三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25 14: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2010.4)
校对:龙京
友情提醒:请将所有的答案工整地填写在答题纸上, 1——14小题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14小题,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启碇(dìng) 纾(shū)祸 孟陬(zōu) 列观(guān) 茕茕(qíng)孑立
B、巡徼(jiào) 参乘(chéng) 罡(gāng )风 攻讦 (jié) 残羹冷炙(jiǔ)
C、齑(jī )粉   缇(tí )骑 壅(yōng)蔽 疏浚 (jùn) 命运多舛(chuǎn)
D、缱绻(juǎn) 赊(shē)帐 黜(chù)恶 刎 (wěng) 颈 层峦叠嶂(z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汲水 揉躏 羁靡 销声匿迹 B、蹒珊 趿拉 取缔 班驳陆离
C、吸慑 掳掠 荒冢 勃然大怒 D、谥号 滞笨 骐骥 经世致用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泻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C、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D、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B、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郭沫若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刘白羽,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在其近70年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多万字,有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字。主要作品有《红玛瑙集》、《第二个太阳》等。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        ;夏天,树木欣欣向荣,    ;秋天,     ,     ;冬天,     ,     ,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           ,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①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②像天上飘下一朵淡紫色的云霞
③婷婷玉立 ④青翠欲滴 ⑤遍野金黄,雾缭烟绕 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
⑦四野茫茫,白雪覆盖 ⑧大雪覆盖,粉妆玉琢 ⑨像姐妹般排列成行
⑩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A、②④⑤⑧⑨ B、①③⑥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⑦⑨
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呵,
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B、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C、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D、项王未有以应(同“已”已经)
1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B、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C、左右欲引相如去(引: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15题(3分)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5、(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请说说理由。(2分)
(2)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两个现代文语段,按要求回答16至18题(9分)
夏天的清晨,薄雾飘荡的乡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边,轻轻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
秋天,到处是红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烁。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
生平到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子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笛声……
——《祖国山川颂》(节选)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玛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肖邦故园》(节选)
16、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景物描写的内容,简要概括各自四季景物特点。(4分)
(1)《祖国山川颂》(2分)
春天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2)《肖邦故园》(2分)
春天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17、“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请结合文中描写的四季景物特点,看看景物是如何与音乐般配的。(3分)
答:
18、下列对这两个文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祖国山川颂》一文,作者感情饱满充沛,以铺叙和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自由洒脱地描绘祖国秀丽多姿的景色,充分体现了“颂”这种文体的特色。
B、《肖邦故园》一文语言清丽优美,感情真挚绵远。字里行间跳跃着一首首格调铿锵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浓烈具有异国情调的田园风景画。
C、两篇课文描写四季的景致,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写,这样整体上能给读者一种直观、立体、综合的阅读感觉,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D、《肖邦故园》中,作者写冬天的风雪与寂静,是为了衬托肖邦生时的孤寂,更突出了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悲哀。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9至22题(7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B、徒慕君之高义也 慕:仰慕、敬慕
C、蔺相如固止之 固:言辞恳切
D、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堂上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君将哀而生之乎
B、徒以口舌为劳 徒以吾两人在也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不欲与廉颇争列 今君与廉颇同列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分)
22、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1分)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3至25题(8分)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族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者·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思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又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23、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2分)
(1)“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意是什么?(1分)
(2)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意是什么?(1分)
24、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含意。(2分)
25、这篇散文中,(1)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思想境界? (4分)
(1) (2分)
(2) (2分)
六、名句默写(共3分)
26、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 ,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27、长太息以掩涕兮, 。
2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29、大行不顾细谨, 。
七、语言文字运用(2分)
30、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2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八、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 案
18、A (B项错在“格调铿锵”“色彩浓烈”,应改为“恬静优美”“色彩秀丽”;C项错,两篇课文写四季并不都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的;D项错在“是为了突出肖邦的孤独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悲哀。其实这样写,是更加突出其音乐的长存)(2分)
19、(2分)C(坚决)
20、(2分)C(通过 依靠,凭借)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1分)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1分)
22 不计个人恩怨,凡事以国家大局为重(1分)
23(1)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或:香格里拉塑造了全新的洛克。(1分)
23(2)①认清自已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 ②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 (1分)
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发现”。(1分) ②把印第安人视为罪人。(1分)
25 (1)世外桃源的美好引发了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怀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现实的缺陷。(2分)(2)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2分)
26、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27、哀民生之多艰
28、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9、大礼不辞小让
30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造访改为探望; ③将阁下改为您老;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