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湖南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14 05: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2012年湖南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课件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看我国东西部地形有何不同?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
地势总特征: 西部高 东部低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特点
看下图分析我国地势的又一特征是什么?
读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昆 仑 山
祁 连 山
横 断 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来看三级阶梯的分界?
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
————————————————
—————————————————
昆仑山脉 ----- 祁连山脉-----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
雪峰山
思考: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有何影响
气候:
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
有利于海洋水气进入
河流
大江东去
水能资源丰富
交通:
河流沟通
山脉阻碍
16
17
4
14
10
6
2
7
11
8
12
13
1
15
3
5
9
上边的数码各代表哪些山脉?
左边的山脉各是哪些走向?
主要山脉有:
一、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三、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脉
五、世界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看图指出①—⑥山脉两恻主要地形区
1
2
3
4
5
6
A
B
C
D
E
F
M
G
H
总结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特点
丘陵10%
丘陵10%
山地33%
山地33%
平原12%
平原12%
盆地19%
盆地19%
高原26%
高原26%
一、
合作探究:
1、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发展旅游业 采矿业 农业多种经营……
不利因素:
地面崎岖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2、想一想:如何对山区进行开发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
(2)大力发展旅游业;
(3)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4)积极实施农业多种经营;
(5)引进人才 发展教育
……
山脉 两恻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⑤横断山
⑥巫山
④ 太行山
②大兴安岭
山脉 两恻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①天山
③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说出山脉两恻的地形区
你知道哪些?
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分布:
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中雨
冰雹
雷雨
大雪
2、在图中找出一月0℃等温线,指出东段大致经过哪条山脉?哪条河流?
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3、讨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想一想:
1、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分布地方。大致各多少摄氏度?相差多大?
秦岭山脉和淮河一线
漠河
海口
最高气温:在海南岛等地,气温大约在16℃以上。
最低气温:在漠河附近,大约在-28℃以下。
小结:
一月等温线的东段大致经过秦岭山脉和淮河一线。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思考: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那么大,那么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如何?
结合课本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分析:
1、漠河、海南岛的气温大约各为多少摄氏度以上?
2、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3、找出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并说明为什么这里的夏季气温最低?
漠河:16℃以上, 海南岛:28℃以上
大部分在20℃以上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由于海拔因素影响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
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高温
联系所学过的生物知识,你知道农作物活跃生长期是日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的吗?
活动积温:是指 ≥10℃持续间日均 温的总和 。它反映某地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读图讨论:
 各温度带在我国分布的范围?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暖温带
暧温带



热带
寒温带
1、我国气温分布的是
2、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 岭和 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降温线通过的地方。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各地活动积温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可以划分为 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



黑龙江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 江
珠 江
怒 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太平洋
塔里木河
北冰洋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母亲河奉献
华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中国的忧患
痛苦的记忆
采取哪些措施
根治黄河
1、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治黄的根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取的途径是什么?在管理方面是如何做的?
3、建设了哪些防洪工程?
内流区
外流区
北方
南方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外流河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性
雨季长, 汛期长
雨季短,汛期短
湿润地区,降水多,水量大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不多,水量不大
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小
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冬季均温在00C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冬季均温在00C以下,河流有结冰期
水量
结冰期
汛期
含沙量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北京
天津
河北
河北
山东




上海
通州
杭州
1800千米
海河






钱塘江
一、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和湖泊
1.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京杭运河
三、我国的湖泊
1.湖泊的分类
2.我国的两大湖泊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内流湖和外流湖
咸水湖和淡水湖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能量(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等)。
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铁矿资源
水和水能资源
煤炭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应该怎么做
不是.合理利用,注意保护
和培育,以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怎么办?
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自然资源总量
领土面积:世界第三
探明矿产储量:世界第三
耕地面积:世界第四
河流径流量:世界第六
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地大物博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人均矿产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
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地大物薄
A
A地位于哪个自然带?是哪种类型的土地分布区?
B
B地位于哪个自然带?是哪种类型的土地分布区?
C
C地位于哪个自然带?是哪种类型的土地分布区?
D
D地位于哪个自然带?是哪种类型的土地分布区?
为什么人们多在温带湿润地带的平原地区开垦耕地?
总结:
世界林地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世界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世界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地带的平原地区。
现在的耕地分布区在开垦为耕地之前是森林或草原。人们把本是森林和草原分布的一些地区变成了耕地,是否对人类有利?
年份 1930年 1987年 1999年
世界人口 20亿 50亿 60亿
世界耕地面积(公顷) 15.8亿 15.8亿 15.8亿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1、计算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2、表中的数据说明了土地资源面临着什么问题?
你认为当前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农业部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说明理由。
世界总水量100%
海洋水96.53%
陆地咸水0.94%
陆地淡水2.53%
世界淡水储量100%
冰川68.69%
地下淡水30.06%
其他淡水1.25%
其他淡水(占世界淡水总储量%)
永冻土底层0.86%
湖泊淡水0.26%
生物水0.003%
河水0.006%
大气水0.04%
沼泽水0.03%
土壤水0.05%
地球上的水体组成
河水仅占水体总量的0. 0001518%
水资源
一、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基本国情
数量特点
空间分布
时间分配
三、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节约使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2、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
黄淮海流域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总量大、人均少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1、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
468700
巴 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 国
印度尼西亚
中 国
印 度
世 界
0
30000
60000
120000
90000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严重缺水区
缺水区
供需基本平衡或有余区
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
耕地面积
径流量
南北方水资源比较
广州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
引黄济青
中线方案
东线方案
西线方案
西线方案
引滦入唐
引滦入津
南水北调东线枢纽工程——江都抽水站
问 题
对 策
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地区分布不平衡
水体污染
浪费现象严重
建立蓄水工程
跨流域引水
工业循环用水
防治水污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