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9 12: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媒介:报纸
第二媒介:广播
第三媒介:电视
第四媒介:互联网
引以为傲的中国古代“报纸”——“源头”阶段
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郡下又分若干县。各郡在首都设有办事机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百度百科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887年)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大众报业出现原因: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9世纪以来,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动荡社会的信息,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内因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外因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出现近代报刊?主要是谁办的?
2、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报刊是?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拉开序幕)
19世纪70年代,1873年,艾小梅、汉口《昭文新报》(国人办报先例)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材料 最早在中国以近代传媒方式介绍西方的还是西方传教士。随着西方商品逐渐进入中国,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随之传入,抢占中国市场,总是和征服中国人的心灵、思想结合在一起,而这种征服思想、心灵的活动主要有三种方式:办学、出书和发行报纸。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人物: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
时间:1815年
宗教色彩浓厚
近代中国第一份中文近代新闻期刊
“此报所载关于宗教之事占据大半,余为新闻及新知识……每逢粤省县试、府试与乡试时,由主办梁亚发携往考栅,与宗教书籍一同分送。”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期刊:《申报》
人物: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
时间: 1872年4月30日——1949年5月27日停刊
商业性色彩浓厚(盈利)
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广泛的报纸。
★办报高潮:
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1895年《中外纪闻》、1896年《强学会》、1896年《时务报》等。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成立后,报纸成为宣传政纲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民报》《大公报》《新青年》。
★通俗性报刊的活跃:
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光明日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新文化运动时的《新青年》
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辛亥革命时的《民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
探究: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传播新闻、舆论监督
通达民情、立言议政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传播新闻、舆论监督
通达民情、立言议政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影响:
缺陷:
1、广播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3页,找出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的出现。
产生:
20世纪20年代初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广播、电影、电视。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广播、电影、电视。
5;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6:改革开放到2005年,广播覆盖全国,听众规模普及化,节目类型多样
法·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由
卢米埃尔兄弟
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的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电
影的诞生。
2、电影
文字+声音+图像=影视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时间
代表电影
特征
1896年
“西洋影戏”
进口片
1905年
《定军山》
国产第一部(无声)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国产第一部(有声)
1934年
《渔光曲》
国产第一部获国际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
《地道战》
强调政治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
……
全面繁荣
2、电影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民国时期著名演员
阮玲玉
胡蝶
周璇
赵丹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定军山》只是对京剧表演片段的简单记录。
任景丰
谭鑫培
(2)优秀影片: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小城之春》、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
②抗战结束后:
2、电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
《翠岗红旗》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一度遭受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后继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大国之一。
2、电影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2、电影
思考: 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无声
有声
黑白
彩色
进口
国产
3、电视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
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现状: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
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
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特点)
3、电视
黑白
彩色
背投
等离子
电视的发展过程:
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数字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
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6、2008年网名达到2.98亿,普及率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7、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5.13亿。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你如何看待网络?
网络利弊谈


(1)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扩大自己视野;
(2)便于人际交流,缩小时空距离;
(3)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1)依赖、沉溺于网络,损害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冷淡;
(2)青少年容易受不良信息误导,导致犯罪;
(3)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会用知识才是力量!
弗朗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大众报业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广播电视的普及
互联网的兴起
获取信息便捷
丰富人们生活
促进经济发展
本节课结束,完成本课达标练习册
谢谢!
2021/5/8 3:41: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服 饰
饮食
居住
社会习俗
邮电通信
报纸
影视
互联网
单元小结
交通工具
THE EN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请多指教

08 五月 202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