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波的形成 课型 新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与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2.能对波动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认识波的形成过程和条件,会分析各质点振动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3.能区别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学习重点 波的形成过程、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学习难点 波的形成过程与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练习与讲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观察彩带(或绳)的运动,一端运动,另一端为什么会动?
二.进行新课
1.机械波的形成及特点
(1)引领学生观察横波模拟器,画出不同时刻波的形状。
(2)讨论并总结:
A.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质中各质点本身并不随波传播而迁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 由于波的形成实际上是从波源开始依次带动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参与振动,所以各个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因此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与波源的周期(频率)相同。
C. 在不考虑能量损失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相同,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D.有波源和有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需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有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振动。
2.横波与纵波
(1)观察与演示
(2)比较与分析
三、比较振动与波动(讨论与提示)
联系与区别
波动
振动
联系
因果关系
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结果。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
频率关系
都有周期性,波动的频率(周期)=振动的频率(周期)
区别
研究对象
介质中大量质点
单个质点
力的来源
介质中质点间的弹力
质点所受的回复力
运动的性质
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匀速场
质点做变加速运动
能量变化
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如果是简谐运动,机械能保持不变
波的传播过程是能量传递过程,当波源停止振动不再向外传递能量时,各个质点的振动也会相继停下来
三.课堂练习:教材61页练习2(要求学生先画不同时刻的波形)
四.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检测(见学案“闯关检测题”)
板书设计 波的形成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