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3 练习十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3 练习十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8 14: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互换;
2.培养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在练习中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大量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个单元的知识。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从简单到困难。有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的简单计算、凑钱活动等。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儿童喜欢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可调整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回顾引入
回顾旧知: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已经学完了,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会付钱、会找钱,接下来,我来检验一下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
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节关于人民币的练习课。
基本练习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草稿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么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等于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等于1元,就可以很快的知道是1元几角。
出相关类型题,2元1角=( )角,出示学生的书写,指导书写。请同学说说怎么想的,指出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紧接着提出 3元=( )角、4元=( )角。
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较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较,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应用练习
第3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找同学表述,完整的表述。
让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的想法。
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明确每样买一件要28元,30元够了。
追问:如果只带了25元。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够吗?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第4题
集体读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找关键词“用完”。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买哪些商品正好是10元呢?
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提问:怎么找出这么多买法的?
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是10元,一种一种地列举出来,就能找出许多不同的买法。
练习小结
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介绍“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一些古代的,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布置课后实践
小朋友放学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去看看,了解自己喜欢的物品大概需要多少钱。
板书设计:
练习十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认为在以下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整节练习课中,有些同学的表述是很准确的,特别是总结方面,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
2.课堂交流存在障碍。教室应该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所以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