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
第一课时
1.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角度是66.5°
B.B是地球公转轨道面
C.C是赤道面
D.D是北极
2.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
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3.当小明翻开日历看到下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大约运行至下右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2019年6月7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此时(
)
A.地球公转到上图中a点附近
B.济南昼短夜长
C.珠江进入汛期,龙舟竞渡热闹非凡
D.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炎热干燥
5.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6.如图是某市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其中最接近冬至日的正午日照图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8.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9.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陈同学发现:夏季中午“烈日当空”,冬季中午却“旭阳斜照”。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他和同学们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这主要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夏季我们这里晴天
C.冬季时太阳距我们这里较远
D.这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
11.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12.下图中蜡烛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蜡烛运动。
(1)图1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根据图2模拟实验,判断地球处在B位置时,我国的节气是
。
13.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光吗?如图所示为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可知图
(填“甲”或“乙”)显示的是冬季射入的光线情况,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较
(填“大”或“小”)。
14.小红同学发现:在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助她分析并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在
。
(2)深圳市的纬度约为22.5N,则深圳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15.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
,平面B是
。
(2)角C的度数是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
附近。
(4)如角C为90°,那么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
;有无昼夜更替?
。
16.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且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
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
D.火星表层上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17.当“遥感卫星五号”于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时,科学教师要求同学们绘制此时的地球公转位置图和光照图。老师选择了四幅图进行展示,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
1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
年。
(2)当地球公转到
(填字母)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浙江省的季节变化是:由
季向
季过渡。
1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杆子的
,H表示
。
(2)a与H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如果H为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那么在北温带地区H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什么节气?
(4)说出某地H大小与气温的关系。
2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5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
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21.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
(2)B点表示该日正午太阳的位置,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22.(2019·浙江杭州)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23.(2019·浙江宁波海曙)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
B.地球转到B位置时的节气是夏至
C.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天体系统
D.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24.(2018·浙江绍兴、义乌)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我省杭州开幕。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2018·四川成都)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位于③位置时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天中,成都昼最长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
第一课时
1.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的角度是66.5°
B.B是地球公转轨道面
C.C是赤道面
D.D是北极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从图可以看出,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故A选项正确;B应是地球赤道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应是地球公转轨道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应是南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
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A
【解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其它地区没有直射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题,像回归线这样的分界线与相邻地区的差别一定要加强记忆。
【详解】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故选: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其它地区没有直射现象。
3.当小明翻开日历看到下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大约运行至下右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
B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3月2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0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详解】左图中日期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右图中B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故选:B.
4.2019年6月7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此时(▲)
A.地球公转到上图中a点附近
B.济南昼短夜长
C.珠江进入汛期,龙舟竞渡热闹非凡
D.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炎热干燥
【答案】
C
【解析】【分析】【详解】略
5.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答案】B
【解析】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两种形式。太阳的东升西落、傅科摆、昼夜交替等均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而恒星周年视差、四季更替、带划分等则证明了地球在公转。
【分析】此题考查地球的运动。
【详解】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故A错误;B.
夏天较热冬天较冷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即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故B正确;C.
初一新月十五满月与月球的运动有关,故C错误;D.
太阳黑子时多时少为太阳活动,故D错误。故选:B
6.如图是某市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其中最接近冬至日的正午日照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季节太阳高度的大小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读图可得,A图太阳高度最小,符合题意。故选:A.
7.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D
【解析】
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
【详解】
A.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运动,其方向为自西向东,故A选项错误;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故B选项错误;C.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C选项错误;D.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故D选项正确。
8.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答案】C
【解析】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A选项体现的是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当淄博早上时,纽约还是夜晚(两地相差约13小时);B选项表述的是太阳的东升西落;C选项反映的是由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故旗杆的影子短,冬天则相反;D选项表述的是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地球的昼夜交替也是由地球自转决定的。
【分析】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别去记忆公转和自转各引起了哪些现象。
【详解】A、B、D三个选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不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而是地球自转造成的;C选项体现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故选:C.
9.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
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每年冬去春来,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
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每年冬去春来,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根据题意。故选:B.
10.陈同学发现:夏季中午“烈日当空”,冬季中午却“旭阳斜照”。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他和同学们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这主要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夏季我们这里晴天
C.冬季时太阳距我们这里较远
D.这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
【答案】
D
【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详解】略
11.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
【详解】
由于地球是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运动,即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形成黄赤交角,且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产生往返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错。
12.下图中蜡烛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蜡烛运动。
(1)图1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
运动。
(2)根据图2模拟实验,判断地球处在B位置时,我国的节气是
▲
。
【答案】(1)公转;
(2)夏至
【解析】【分析】【详解】略
13.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光吗?如图所示为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可知图
▲
(填“甲”或“乙”)显示的是冬季射入的光线情况,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较
▲
(填“大”或“小”)。
【答案】甲;小
【解析】【分析】【详解】略
14.小红同学发现:在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助她分析并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在
▲
。
(2)深圳市的纬度约为22.5N,则深圳
▲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答案】(1)正午12点;(2)有
【解析】【分析】【详解】略
15.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
▲
,平面B是
▲
。
(2)角C的度数是
▲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
▲
附近。
(4)如角C为90°,那么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
▲
;有无昼夜更替?
▲
。
【答案】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据图中信息解答即可。
【解析】(1)平面A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平面B是赤道面。(2)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4)如果∠C为90°,则太阳在一年内始终直射赤道;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据此解答。
【分析】
【详解】解答中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10动。读图可得,平面A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平面B是赤道面。(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2)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C的度数是66.5°,(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4)如果∠C为90°,则太阳在一年内始终直射赤道,同一地区就没有季节变化,但会有昼夜更替现象,该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故答案为:(1)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2)66.5°;
(3)北极星;(4)没有季节变化;有昼夜更替。
16.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且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
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
D.火星表层上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答案】
A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分析】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问题,读图记忆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火星的特点。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根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当“遥感卫星五号”于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时,科学教师要求同学们绘制此时的地球公转位置图和光照图。老师选择了四幅图进行展示,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答案】
C
【解析】【分析】【详解】略
1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
▲
年。
(2)当地球公转到
▲
(填字母)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浙江省的季节变化是:由
▲
季向
▲
季过渡。
【答案】(1)1;(2)A;北回归线;(3)冬;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公转
【详解】(1)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1年。(2)当地球公转到A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浙江省的季节变化是:由冬季向春季。过渡。
1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杆子的
▲
,H表示
▲
。
(2)a与H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如果H为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那么在北温带地区H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什么节气?
(4)说出某地H大小与气温的关系。
【答案】(1)影长,太阳高度(2)a影长越短,H太阳高度越大(3)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在冬至(4)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高度、影长、节之间关系的理解掌握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杆子的影长,H表示太阳高度。(2)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杆子的影长,H表示太阳高度,a和H的关系是a影长越短,H太阳高度越大。(3)如果H为每天正午的高度角,那么在温带地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在冬至。(4)太阳高度H大小与气温的关系是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小,气温越低。故答案;(1)影长,太阳高度(2)a影长越短,H太阳高度越大(3)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在冬至(4)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
2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5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
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案】(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长越短
(2)减小(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解析】【分析】
【详解】略
21.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
有关。
(2)B点表示该日正午太阳的位置,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方向,影子朝向
▲
方向。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方向,影子朝向
▲
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
【答案】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先变大后变小,影子的长短则刚好与其相反,因此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故答案为:(1)太阳高度;(2)正南;正北;(3)西南;东北;(4)先变大后变小;(5)先变短后变长。
【解析】【分析】【详解】
略
22.(2019·浙江杭州)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答案】
B
【解析】【分析】【详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A运动为月球公转,B运动为地球自转,C运动为地球公转,D运动为彗星公转。故选B.
23.(2019·浙江宁波海曙)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公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
B.地球转到B位置时的节气是夏至
C.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天体系统
D.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答案】
C
【解析】【分析】考查地球公转。
【详解】】
A依据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日历为公历,故A正确;B图中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该是夏至日,故B正确;C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太阳系不是银河系中心的天体系统,故C错误;D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主要的来源是太阳辐射,故D正确。因为本题要求选择错误说法,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4.(2018·浙江绍兴、义乌)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我省杭州开幕。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图中的甲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乙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丙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丁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
【分析】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图示中每个节气的位置和时间不难选择。
【详解】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故选:C.
25.(2018·四川成都)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位于③位置时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天中,成都昼最长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
A
【解析】【分析】【详解】
从图中可知,③位置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其日期是12月22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是夏至日,从图中可知,①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故A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