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2《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8 16:47: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
第二课时
1.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2.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尤其是气温)的基本因素。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正确的是(

3.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4.读太阳光照图(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节气是夏至
B.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6小时
C.假如AB的弧长为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
000
000
D.P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45°W,60°N)
5.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6.2019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高纬度地区
8.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分布情况是(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等长
D.自赤道向两极,白昼越来越长
9.如下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C.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D.长江出现汛期
10.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昼长与夜长相差最小的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儿童节
D.教师节
11.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小刚凌晨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
B.通辽市四季分明
C.当我国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阳光时,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
D.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2.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的形成
D.影子长短的变化
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1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时浙江的昼夜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15.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4)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16.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当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至
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
(节气)。
(3)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
,赤道地区每年有
次这种情况。
(4)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至
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一
年中最
的。
17.如图为乐清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傍晚杆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我国的“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方移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9.海宁盐官观潮风景区的外墙采用篆书来装饰,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绕地球运动
D.太阳活动的强弱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
(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21.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读图回答(1)~(3)
(1)“天舟一号”发射当天(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极圈有极夜现象
D.地球公转至夏至点
(2)我国四大发射场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酒泉(28°N,111°E)
B.太原(39°S,100°E)
C.西昌(40°N,110°W)
D.文昌(19°N.110°E)
(3)文昌发射场具备的优势是(

A.海拔高,升空距离短
B.地广人稀,用地成本低
C.气候干燥少雨,发射总天数长
D.三面临海,运输大型火箭更加方便
22.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国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填“晨”或“昏”)线。
2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回答以下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3)地球位于
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4)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5)地球公转至
点时,北半球某市的白昼最长。
(6)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处。
(7)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此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中的大体位置位于图中的
之间。
24.(2018·湖北随州)6月20日是我们地理中考的日子。对于这一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州昼长夜短
B.此时正值随州的夏季
C.哈尔滨比随州早看到日出
D.广州比随州的昼更长
25.(2017·山东临沂)图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
B.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
D.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的绕日运动》培优训练
第二课时
1.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答案】D
【解析】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分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考察时间,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气温高,白昼时间长。故选:D.
2.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尤其是气温)的基本因素。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如图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
3.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C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地球的公转A.
物体影子的指向和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A选项与地球公转有关;B.
由于冬季和夏季白昼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日出日落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B选项与地球公转有关;C.
小明凌晨起来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是因为小明所在的区域和欧洲的时间差异大,而时间的差异则是由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故C选项与地球公转无关;D.
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D选项与地球公转有关;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与地球公转无关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
4.读太阳光照图(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节气是夏至
B.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6小时
C.假如AB的弧长为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
000
000
D.P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45°W,60°N)
【答案】A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则图中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图中所示的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故此时的节气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读图分析后解答即可。
【详解】A、此时节气是夏至日,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B点位于0°经线上,属于中时区,A点位于45°W经线上,位于西三区,B点比A点早3小时,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图中AB的弧长是赤道长度的1/8,则其实际长度是5000千米,假如AB的弧长为2cm,则该图的比例尺是2:500000000即1:250000000,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P点的地理坐标是135°W,60°N,则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是45°E,60°S,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答案】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
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难易适中。
【详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如图B)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6.2019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8月1日是夏至过后,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我国纬度位置越高,白昼越长。解:北京、广州、杭州、广州、哈尔冰四城市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8月1日是夏季,越往北的地方白昼越长,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高纬度地区
【答案】C
【解析】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相关的知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地区。
【详解】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分布情况是(▲)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等长
D.自赤道向两极,白昼越来越长
【答案】
C
【解析】【分析】【详解】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如下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C.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D.长江出现汛期
【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A是冬至日,B是春分日,C是夏至日,D是秋分日。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即春分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太阳直射点是赤道,长江出现汛期是在夏季。故选:D.
10.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昼长与夜长相差最小的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儿童节
D.教师节
【答案】A
【解析】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分析】本题以一年昼夜长短之差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详解】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2.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夜最长。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夜渐长;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夜渐短。3.北半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北半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因此越接近这两个节气昼夜相差越小,春分为3.
21;秋分为9.
23;选项中A国庆节为10.
1与秋分相差8天;B劳动节为5.
1与春分相差一个多月;C儿童节为6.
1与春分相差两个多月;D教师节为9.
10与秋分相差13天。故选:A
11.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小刚凌晨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
B.通辽市四季分明
C.当我国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阳光时,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
D.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B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分析选项可知,小刚凌晨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当我国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阳光时,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我们的家乡营口市四季分明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根据题意。故选:B.
12.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的形成
D.影子长短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详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得知,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A.
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答案】C
【解析】【分析】考察日照图判读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南半球的夏至日对应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A.
A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所以中心是南极,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是极夜,对应的日期是6月22日。故A错误。B.
B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中心是北极,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对应的日期是6月22日。故B错误。C.
C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所以中心是南极,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是极昼,对应的日期是12月22日。故C正确。D.
D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中心是北极,是北半球的俯视图。故D错误。
1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时浙江的昼夜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答案
】C
【解析】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冷暖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分析】掌握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由图可知此时刻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极圈以里产生了极夜现象。因此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李,正处于我们北半球冬至的节气。在这一天,北半球冬至昼短于夜,且昼为一年中最短,③⑤说法正确,故C正确。
15.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4)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答案】(1)6月22日;夏至日;(2)66.
5°;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12小时;24小时;(5)昼长夜短,昼长会慢慢的变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详解】(1)结合图示得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2)图中A点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
5°;(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此时A点(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B点(北极圈上)的昼长为24小时;(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是昼长夜短,昼长会慢慢的变短;故答案为:(1)6月22日;夏至日;(2)66.
5°;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12小时;24小时;(5)昼长夜短,昼长会慢慢的变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16.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当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至

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

(节气)。
(3)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

,赤道地区每年有

次这种情况。
(4)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至

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


的。
【答案】(1)如图
(2)B;
夏至;(3)相互重合;
2;(4)B;

【解析】根据地球的公转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考查地球的公转特点。
【详解】(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经自转和公转。(2)当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处在B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3)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相互重合,每年有两次这种情况。(4)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处在B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高的。
17.如图为乐清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傍晚杆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现象,熟悉三种光学现象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傍晚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西,所以影子位于东方,故A正确。故选:A.
18.我国的“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方移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
A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
【分析】该题考查的重点是要对地球公转示意图有准确的把握。
【详解】】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我国“清明节”到“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根据题意。故选:A.
19.海宁盐官观潮风景区的外墙采用篆书来装饰,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绕地球运动
D.太阳活动的强弱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图示掌握。
【详解】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地球的公转。故选:A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

(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A;A;向南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进行旋转,周期是一天。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进行旋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的知识。
【详解】(1)根据甲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判定,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并且在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故此时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图乙中A点的位置;(2)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分析选项,儿童节是每年的6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A;(3)图乙中A是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是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C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南。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的知识。
21.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读图回答(1)~(3)
(1)“天舟一号”发射当天(▲)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极圈有极夜现象
D.地球公转至夏至点
(2)我国四大发射场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酒泉(28°N,111°E)
B.太原(39°S,100°E)
C.西昌(40°N,110°W)
D.文昌(19°N.110°E)
(3)文昌发射场具备的优势是(▲)
A.海拔高,升空距离短
B.地广人稀,用地成本低
C.气候干燥少雨,发射总天数长
D.三面临海,运输大型火箭更加方便
【答案】(1)B;(2)D;
(3)D;
【解析】(1)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2)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3)我国四大发射场的各自优势
【分析】
【详解】(1)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为3月21日(春分日)到9月23日(秋分日)。选B:;(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从图中可知酒泉经纬度为41°N,100°E,太原经纬度为37°N,112°E,西昌经纬度为28°N,102°E,文昌经纬度为19°N,110°E。
选:D;(3)文昌发射中心位于海南岛,三面临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选D。
22.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国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填“晨”或“昏”)线。
【答案】(1)A;
(2)D;(3)冬至;赤道;(4)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昼夜分布示意图的阅读。
【详解】(1)①阅读地图,图示北极圈内是极夜,A地位于北半球,处于冬季,故①正确;②此时A地处于冬季,故②错误;③阅读地图,图示北极圈内是极夜,A地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故③正确;④此时A地昼短夜长,故④错误;故A①③正确,BCD错误。(2)A.
图示季节为冬季,植被不如夏季茂密,故A错误;错误;B.
图示季节为冬季,浙江冬季气候温和,不炎热,不能穿短袖衫上学,故B错误;C.
图示季节为冬季,浙江冬季很少雷雨天气,故C错误;D.
图示季节为冬季,是浙江太阳高度最低、正午房屋影子最长的季节,故D正确;(3)阅读地图,图示北极圈内是黑夜,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从南向北白昼时间渐短,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是赤道。(4)阅读地图,图中晨昏线上的点将随着地球自转进入黑夜,可知此晨昏线属于昏线。故答案:(1)
A(2)
D(3)冬至
赤道(4)昏
2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回答以下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3)地球位于

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4)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5)地球公转至

点时,北半球某市的白昼最长。
(6)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处。
(7)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此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中的大体位置位于图中的

之间。
【答案】(1)如图;
(2)12月22日;春分;(3)C;(4)由南向北移动;(5)C;(6)B或D;
(7)D与A
【解析】【分析】【详解】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是绕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B,全球昼夜平分,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是春分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C,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太阳的高度角最大,,是夏至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9月23直射赤道D,全球又昼夜平分,是秋分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1)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是绕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春分日。(3)地球位于C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4)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由南向北。(5)北半球夏至日白昼最长。地球公转至C点时,我市的白昼最长。(6)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在赤道上,可能在B或D处。
24.(2018·湖北随州)6月20日是我们地理中考的日子。对于这一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州昼长夜短
B.此时正值随州的夏季
C.哈尔滨比随州早看到日出
D.广州比随州的昼更长
【答案】
C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6月20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接近夏至日。此时湖北随州处于夏季,昼长夜短;广州比随州的昼更短;哈尔滨比随州早看到日出。
25.(2017·山东临沂)图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
B.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
D.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答案】
C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详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本题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