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8 17:25: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月球和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有空气、没有水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答案】A
【解析】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月球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分析】该题考查太阳、月球的概况,识记月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太阳活动的影响等知识,应多了解和掌握。【详解】A、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故A正确;B、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水,故B错误;C、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造成的,故C错误;D、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故D错误。故选:A.
2.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
B.此时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
C.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
【答案】B
【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详解】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判读,该图为南极地区图;依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断,①点位于③点西北方,①点比③点晚看到日出;从图中看出,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在南半球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因此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南极点;④点的经纬度是(23.
5°S,90°E)
.故选:B.
3.假如有一天,你乘坐我国的太空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图所示时,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答案】D
【解析】依据图中的地相信息来解答此题。
【分析】考查地相变化,关键是结合地相的形成原因考虑地相。
【详解】图中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站在月球上太阳在地球后面,因此地球的亮面的绝大部分在月球上是看不到的。因此ABC均错。故选:D.
4.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解释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图中这种自然现象。造成图中同一时刻三地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是球体
B.天气的变化
C.地球的自转
D.地形的差异
【答案】A
【解析】地球是个球体,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
5°的夹角.
【分析】考查了地球的运动,属于基础题。
【详解】地是个球体,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
5°的夹角,造成了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高低不同及影子的长短差异。故选:A.
5.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山东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B.日照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C.东北冬季漫长而海南岛长夏无冬
D.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答案】B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分析】不同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下一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山东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时间差异)、太阳每天都东方升西方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A、D不符合题意;日照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东北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造成的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这天宁波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二十四节气”。
【详解】A.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A正确;B.
从图中可以看出,夏至之后的节气是小暑,故B错误;C.秋分这天是9月23日(阳历),不一定是农历的初七或初八,月相不一定是上弦月,故C错误;D.
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半年,故D错
误;答案选:A
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的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答案】C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楼房间隔的大小,主要考虑的是光照条件。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分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并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生活。
【详解】A.
楼房间隔的大小,主要考虑的是光照条件。地形平坦开阔为楼间距增大提供可能,故不符合题意;B.
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比南方短,昼夜长短不影响楼间距,故不符合题意;C.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我国南方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南方的楼间距窄,北方宽。故正确。D.
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不影响楼间距,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17年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三),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A.1--2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9.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从农历十五过后到月末,月亮的形状变化为:满月→半圆→眉形,农历三十的月亮是弯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外到内的正确顺序是(▲)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太阳黑子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日珥层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1.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与它的实际位置有些差异,读图并根据有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a是太阳的视位置
;②.c是太阳的视位置;
③.b是地平线;
④.a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⑤.c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A.②③④
B.②④
C.⑤③①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光线由密度大的射向密度小介质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所以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比看到的位置低。
12.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
B.星系是指类似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
C.宇宙中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星系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
【答案】D
【解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宇宙,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详解】银河系是一个数千亿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所有恒星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银河系的中心(银核)是一个强射电源,A错误;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构成的引力系统,而太阳系在定义上面说只是一个“行星系”,B错误;仅在银河系中,就有不少于2000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就有几千亿个,C错误;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D正确。故选:D.
13.2014年5月4日,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甲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答案】A
【解析】农历四月初六,月亮是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因为木星距离地球距离远远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水玄月的特点和视角对看到的物体大小的影响,读图解答即可。
【详解】2014年5月4日止好定衣历四月初六,当大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上弦月,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因为木星距离地球距离远远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所以木星看起来要比月球小,因此A图正确。故选:A.
14.某地有一口井,在一年中太阳光有两次直射到井底。那么这口井有可能在(▲)
A.海口
B.宁波
C.上海
D.北京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详解】由于地球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其倾斜方向不变,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其他地区没有直射现象,该地一年中太阳光有两次直射井底,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口位于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光直射,而宁波、上海和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直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15.如图为小明在观测杆影时看到的情景。图中时间最有可能是该日的(▲)
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6.(7分)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该地属于北半球,理由是

(2)A点当日日出时间为
时,日落时间为
时,白昼长
小时,昼夜长短情况是

(3)A点当日太阳直射

【答案】(1)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
(2)4;
20;
16;
昼长夜短;(3)北回归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至日6月22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位于北半球。(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等于昼长,A地昼长是16小时,夜长8小时,昼长夜短,4点日出,20点日落。(3)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答案为:(1)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2)4
20
16
昼长夜短(3)北回归线
17.(10分)2015年的端午节、父亲节、夏至三节相连,让小伙伴们和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1)端午节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附近。
(2)夏至这天的月相最接近右上图月相中的
,当天的月球应位于左上图中的
。(填字母)
(3)月球由C处出发,经B、A、D回到C处需要的时间为
天,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1)北回归线;(2)C;
B;(3)29.53;
月球不透明,且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分析】【详解】略
18.(6分)1969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命。
【答案】(1)上弦月
;(2)空气.
【解析】上弦月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后半夜的东边天空。
【分析】本题考查了月相及月球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料中的信息从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农历六月初七)是上半月。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2)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生物。所以,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球上的清晰脚印存留了很长时间。故答案为:上弦月;空气。
19.(6分)2017年2月15日,一颗陨石从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呼啸飞过,发出耀眼的光芒。陨石袭击共造成约1200人受伤,值得庆幸的是,俄罗斯官方称无人在爆炸中死亡。
(1)大部分陨石进入地球会被烧毁,若在月球上将会留下很大的陨石坑,这是因为月球上没

的保护。(2)科学家推测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可能来自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与星之间。
(3)(双选)俄罗斯的陨石事件与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接近地球之间有无关联?天文爱好者说法不一,下列说法中支持两者有关联的证据是(▲)
A.两者发生时间相差12小时,距离相隔至少50万千米
B.陨石和小行星经研究组成成分比较接近
C.陨石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与小行星2012DA14
来源相同
D陨石是按自东向西的轨迹运行的,小行星是按自南向北的轨迹运行的,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答案】(1)空气
(2)木(3)B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陨石与小行星
【详解】(1)大部分陨石进入地球会被烧毁,若在月球上将会留下很大的陨石坑,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的保护。(2)科学家推测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可能来自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3)支持两者有关联的证据是:陨石和小行星经研究组成成分比较接近;陨石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与小行星2012DA14来源相同。故选BC。故答案:(1)空气;(2)木;(3)
BC
20.(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处于
季,节气是

(2)此时太阳直射
,温州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B点的相比,哪一个大?

(3)A、B两点中,
点刚好处于昏线上。
点夜长于昼。
(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
(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答案】(1)冬
冬至
(2)南回归线
B点
(3)A
A(4)极夜
(5)昼变长,夜变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据图可知,此时北极圈是极夜,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处于冬季,节气是冬至日。(2)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温州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B点的相比,B点太阳高度大。(3)A、B两点中,A点刚好处于昏线上。A点夜长于昼。(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夜现象。(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答案选:(1)冬
冬至(2)南回归线(3)
A
A(4)极夜(5)昼变长,夜变短B点
21.(6分)如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中午的杆影,由图可知,正午杆影长度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这是因为一个地方正午的
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
,冬季

【答案】太阳高度(角);大;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正午太阳高度”。
【详解】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答案为:太阳高度;
大;小
22.(6分)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前面经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能产生“凌日”的行星是

(2)火星是一颗与地球最相像的行星,其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地球公转一周的两倍。由此可知,火星的一年比地球的一年
(填“长”“短”或“相近”)。
【答案】(1)水星和金星
(2)长
【解析】凌日现象是指内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分析】该题考查凌日现象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题意,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为地内行星,地内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当其在下合时(日、水星或金星、地球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水星或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可能发生凌日现象。(2)地球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火星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37分,所以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长一点;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所以火星上的一年比地球上的长很多。故答案为:(1)水星或金星;(2)长.
23.(6分)我国“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搭载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结合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第一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运行至(▲)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此时,山东省济宁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判定
(3)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还产生了(▲)现象。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变化
D.海陆变迁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运动;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考查公转的意义。;
【详解】(1)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因而成功对接时,地球运行到①②之间,故A符合题意,BCD错。答案为:A
(2)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昼长夜短,故B符合题意,ACD错。(3)昼夜交替与自转有关,板块运动和海陆变迁与地球公转无关,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故C符合题意,ABD错。
24.(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太阳光直射点恰好在
上,此时浙江省处于
季,节气是
,白昼
(填“最长”或“最短”),夜晚
(填“最长”或“最短”)。
【答案】南回归线
;冬
;冬至
;最短
;最长.
【解析】【分析】【详解】略
25.(10分)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答案】(1)A
(2)D---A
(3)C
D
(4)A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详解】(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即A时间段。(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D、A,该时间段的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C、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A即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故答案为:(1)A;(2)D---A;(3)C;D;
(4)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单元检测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月球和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有空气、没有水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2.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
B.此时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
C.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
3.假如有一天,你乘坐我国的太空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图所示时,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4.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解释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图中这种自然现象。造成图中同一时刻三地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是球体
B.天气的变化
C.地球的自转
D.地形的差异
5.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山东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B.日照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C.东北冬季漫长而海南岛长夏无冬
D.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6.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这天宁波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的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8.2017年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三),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A.1--2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9.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10.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外到内的正确顺序是(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太阳黑子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日珥层
11.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与它的实际位置有些差异,读图并根据有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a是太阳的视位置
;②.c是太阳的视位置;
③.b是地平线;
④.a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⑤.c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A.②③④
B.②④
C.⑤③①
D.①③⑤
12.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
B.星系是指类似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
C.宇宙中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星系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
13.2014年5月4日,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甲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14.某地有一口井,在一年中太阳光有两次直射到井底。那么这口井有可能在(

A.海口
B.宁波
C.上海
D.北京
15.如图为小明在观测杆影时看到的情景。图中时间最有可能是该日的(

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6.(7分)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该地属于北半球,理由是

(2)A点当日日出时间为
时,日落时间为
时,白昼长
小时,昼夜长短情况是

(3)A点当日太阳直射

17.(10分)2015年的端午节、父亲节、夏至三节相连,让小伙伴们和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1)端午节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附近。
(2)夏至这天的月相最接近右上图月相中的
,当天的月球应位于左上图中的
。(填字母)
(3)月球由C处出发,经B、A、D回到C处需要的时间为
天,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18.(6分)1969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命。
19.(6分)2017年2月15日,一颗陨石从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呼啸飞过,发出耀眼的光芒。陨石袭击共造成约1200人受伤,值得庆幸的是,俄罗斯官方称无人在爆炸中死亡。
(1)大部分陨石进入地球会被烧毁,若在月球上将会留下很大的陨石坑,这是因为月球上没

的保护。
(2)科学家推测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可能来自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与星之间。
(3)(双选)俄罗斯的陨石事件与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接近地球之间有无关联?天文爱好者说法不一,下列说法中支持两者有关联的证据是(

A.两者发生时间相差12小时,距离相隔至少50万千米
B.陨石和小行星经研究组成成分比较接近
C.陨石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与小行星2012DA14
来源相同
D陨石是按自东向西的轨迹运行的,小行星是按自南向北的轨迹运行的,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20.(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处于
季,节气是

(2)此时太阳直射
,温州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B点的相比,哪一个大?

(3)A、B两点中,
点刚好处于昏线上。
点夜长于昼。
(4)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
(5)在此图所示的时间到下一个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21.(6分)如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中午的杆影,由图可知,正午杆影长度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这是因为一个地方正午的
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
,冬季

22.(6分)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前面经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能产生“凌日”的行星是

(2)火星是一颗与地球最相像的行星,其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地球公转一周的两倍。由此可知,火星的一年比地球的一年
(填“长”“短”或“相近”)。
23.(6分)我国“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搭载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结合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第一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运行至(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此时,山东省济宁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判定
(3)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还产生了(
)现象。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变化
D.海陆变迁
24.(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太阳光直射点恰好在
上,此时浙江省处于
季,节气是
,白昼
(填“最长”或“最短”),夜晚
(填“最长”或“最短”)。
25.(10分)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