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攻破-把握主旨 考前精讲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攻破-把握主旨 考前精讲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10: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案示例二】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典型例题1】(2020广东)【开放题型(情境创设)】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答案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考题再现
把握文章主旨
考点突破——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1、考什么
2、怎么考
3、怎么答
关于文学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常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考查型
2、间接考查型
情境创设(2020新题型)
从主题角度向某个栏目推荐本文
写作手法、标题妙析、句段作用、理解含义、品味语言……
间接从某个小点考查表了……的主题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第一类
直接考查型
课堂探究及同步检测一(6分钟)
一、(2020山西)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进 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是他们的命。“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说啥也不让,到最后山伯也没有送成。
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铝厂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转好几趟公共汽车才能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是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没事就好。”
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结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结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经去世,山子将山娘接到城里。山娘总会在夜晚看着山伯的照片出神,而山子总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机会都没有了。每到此时,山娘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
题目: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栏目组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

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角度:主题思想
转山转水,将爱全数付出;多年领悟,唯留悔恨长存。本文主题深刻,引人深思。山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是他对儿子无尽的担忧;清晨启程,坚定脚步,是他对儿子的无言牵挂。他蓬头垢面,但心中对山子的爱纯净而深沉;他不认识路,却可以为了孩子踏上未知。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知父亲的辛苦,不解父亲的担忧,直至追悔莫及。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深的苦楚,爱他们吧,别等岁月将他们藏起,再感受挚爱的余温。
赏析结尾(提示①)
主题(提示②)
结合文章内容(提示③)
指导点拨(5分钟)
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如表达的感情、揭示的道理、颂扬的精神、表现的品质等。它是通过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的。
不同的文体,主旨有所不同:
写人叙事类文章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事件的价值
和评价其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文章则是借景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
说理性的文章,一般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深刻的揭示和评价。
答题两步法:主题=内容+写作意图
格式:这篇文章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抒发了、反映了、说明了、歌颂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批判了)……。
忙年,是过了小年后乡下人日夜筹划的事儿。
过年了,改善生活是头等大事。猪是自家养的,那可是足足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绝对绿色饲养,肉质上等。你看,街坊四邻杀猪宰羊无不忙得不亦乐乎。杀猪是乡下人齐心帮忙的事,只要一声招呼,热心的街坊们纷纷来家里帮忙。到了分肉的时候,东家三斤西家五斤,不大一会儿就被大家一一买走。最后,猪头、内脏、排骨、猪蹄是留给自家享用的。当然,上好的里脊肉也得多留些,除夕夜包饺子少不了。
猪头、猪蹄是得年前炖好的。农家的大铁锅一次炖个猪头没有问题。男人们早早就准备了柴火,生起灶火。铁锅里的热气伴着馋人的香气,很快就从屋里弥漫到了街上。路过的人们一闻到这香气,就知道这家人在忙活啥了。
概括于宝月的散文《忙年》的主旨:
忙年于宝月
课堂探究及
同步检测二(6分钟)
养了一年的大公鸡,这时也到了宰杀的时候。公鸡是过年的贡品。从大年三十开始,家家户户都得在厅堂条桌上摆上贡品,祭奠列祖列宗。其中,就有那只昂头挺立的大公鸡。除了公鸡之外,还有其他的鱼肉鲜果以及花馍。
说到花馍,胶东乡下女人做的大花馍,绝对称得上是珍品。普普通通的白面,愣是做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如盘龙、猪头、面鱼、燕子等,再配上红黑的豆粒做成眼睛,点上五颜六色的颜色,摆在桌上,插在树枝上,活灵活现,琳琅满目,给节日格外地增添了喜气。
你看,腊月里家家户户房顶上的烟道,一天到晚不停地冒着热气腾腾的烟雾,那都是家庭巧妇正在蒸煮各种主食的信号。
忙年肯定少不了赶大集。乡下的集市,在腊月里最为丰富,各种物品摆满了宽敞的街道和长长的河滩。老家的年集,是逢五和十的日子。天还没亮,四乡八村的人们就已经蜂拥而来,忙活年货的采购。这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如何,赶年集是家家都不会忘记的事儿。有钱的,会在年集上大包小包地采购,车拉人扛,一路满载而归。日子拮据些的,也总是量力而行,异常慷慨,以期过年时家里的伙食得到改善。人山人海的集市上,大人和孩子不停地走走瞧瞧、讨价还价,清脆的鞭炮声、爽朗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从小年开始,街头巷口就陆续见到放鞭炮的孩子们。按照乡下习俗,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五、十五,家家户户都是要放鞭炮的。只不过,小年是中午放,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五、十五是晚上放,这是正式的放炮时辰。可孩子们见到了鞭炮,却不管哪些时间该放或不该放,只要开心,玩乐的劲头可以从清早一直延续到深夜。鞭炮是乡下孩子过年的宠物。鞭炮在空中爆响的一声声轰鸣,把冬季里原本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热火了起来。
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和描写胶东乡下人在小年之后“忙年”的各种事项和场景,表现了对乡村生活及乡亲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祥和、富足、热闹生活的热爱、骄傲、欣喜之情,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和节日的认可、欣赏和赞美之情。
内容(各段内容概括)
写作意图
3.段意串联法
指导点拨(8分钟)
常见的解题思路有:
即从文章的标题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的方法.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如《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1、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方法.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如《雨的四季》;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如《散步》.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2、首尾归纳法
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例如学过的七上《雨的四季》一文,用这种方法来概括的话:
结尾: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结尾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例如学过的《散步》一文,用这种方法来概括的话: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猫》.
3、段意串联法
 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4、重复中心法
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的“不平凡”
1段: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这里的重点语句指的是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语句.作者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所以这些句子往往就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5、关键信息法(重点语句法)
如《老王》一文中的“……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
文章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6、背景分析法
如《海燕》一文中的“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课文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高傲飞翔、勇猛搏击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第二类
间接考查型
如果文章里某一或某些内容不是主旨所在,那么这个内容就是为主旨服务的,或者为揭示主旨做铺垫的,或者为了通过对比或映衬来烘托和突出主旨的。这也是常考的问题。
(周测)11.文章以“我”与卖报老太的一段往事为主要内容,⑨-?段写的却是家人的反应,请问⑨-?段在文中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由。
不多余,这三个段落写出了家人听闻“我”托付给老太的事情后他们怀疑的反应,引出下文“我”的疑心,由此反映出社会中人们信任的缺失,人情的冷漠;“我”和家人的反应与下文卖报老太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太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通过对比烘托主题(诚信 )
(九下第一次月考)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标题“清澈的声音”的作用。
①是文章的线索,几个不同场合的声音放到一起来写,条理清晰;②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揭示主题,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追忆、对人生的顿悟、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恩,以及对人间纯真感情的赞美。
揭示主题
提示:考试时,间接考到表现了文章的步骤,如标题秒析,句段作用、品析句子等,请务必具体概括出表现了……的主题,方法参照直接考查型。
间接考查
直接考查
回顾关键点
标题提示法
首尾归纳法
段意串联法
重复即中心法
重点语句法
背景分析法
内容+写作意图
服务主旨
为主旨做铺垫
烘托主旨
……
主旨要明确
课堂小结(2分钟)
课后作业
1、大考卷模拟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