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1】《笔下犹能有花开》(2018广东)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在秋季、地点在藤萝架下,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氛围,与后文老太太的乐观心态做对比
考题再现
【典型例题2】统编教材八下《社戏》“思考探究”
课文原题: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参考答案:
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表达方式
考点突破——写作手法
目标
学习
能够正确理解并区分常见的表达方式。
01
.
02
.
学会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可以正确回答这类题目。
03
.
4
了解表达方式的常见考查题型。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分5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给读者留下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抒情:是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
议论:穿插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观点,或者借以直抒胸臆。
说明: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什么是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常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直接考查型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间接考查型
02
怎么考?
1、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2、谈谈对划线句的理解
3、任选一种手法,对某句段进行分析
与句段的作用一起考查
6
我这才开始掏衣袋,可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我一下慌了神,怎么钱包不翼而飞,莫非刚才挤火车时遭遇了扒手?我又开始翻随身的拎包。
课堂探究及同步检测一(6分钟)
这句话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掏”“摸”“翻”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我”找钱包的过程,(1分)“慌了神”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找不到钱包的紧张、着急的心理。(1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动作
神态
心理
指导点拨(2分钟)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 ……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干净(2020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
①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②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汽车闪电般钻进雨夜。
③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制定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呢。
④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驰,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驰,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欧阳市长夜赴大名村途中暴雨滂沱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情势危急的氛围;同时,“疾驰”一词侧面烘托出欧阳市长焦急的心情。
自然环境
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珍贵的教科书》
问:选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当时的艰苦环境,突出当时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指导员保护教科书而牺牲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指导点拨(2分钟)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或人物形象;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这次斗虫真可以说是蟋蟀的战争,山东的虫从来好斗,这和我小时候玩的上海郊区的蟋蟀不一样,那些虫斗上几个回合,翻一次白肚子都算是精彩的了。可是山东的虫不这样,还有河北一带的虫,斗起来都是往死里咬,咬得大腿掉了,咬得脑浆流出来了,只要还能动,依然张开一副紫牙,勇往直前。看得我们血脉贲张,直呼精彩!观斗者一时间都童真起来,纷纷发表感想,有说,从来没见过蟋蟀这般狂斗的。有说,我小时玩过,都有半个世纪了。
在文学社写作经验交流活动中,有同学向你请教有效的写作手法。请你以第③段为材料,选择一个手法进行分享。(4分)(写作手法)
示例: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只回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可以)既用“往死里咬” “咬得大腿掉”“脑浆流出来”“依然张开一副紫牙”等短语正面描写了山东蟋蟀斗起来的样子,(1分)也写了观斗者们的反应,(1分)写出了山东蟋蟀的好斗狂勇和观斗者对蟋蟀的赞叹。(1分)(提炼手法给1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给3分;学生回答其他的手法也可酌情给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指导点拨(2分钟)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事物,以突出其某种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基本作用是烘托,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好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2)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指导点拨(2分钟)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作用: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寂寞林公
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位于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灼为惊喜!
②始建于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出林则徐的生平业绩、字画著作。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史的风雨、民族的灾难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
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的祠堂肆无忌惮地大声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公,150多年前,可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的大纛(dào),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
⑤心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真奇男子也”的血性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的,只有仗剑而起,以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24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因此,据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
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等待装修。
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
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
2.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谈谈你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社会进步,其精神教育后人。②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③林则徐推行禁烟,功勋巨大,却遭遇罪臣命运;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牺牲,献出仅24岁的生命。
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抓议论句、抒情句等关键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③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④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
☆记叙文中议论的位置及作用
论在开头: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论在中间:承上启下
论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记叙文中议论句的主要作用: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课堂小结(1分)
1、明确表达方式。
2、结合文本内容对表达方式作具体阐述,答案内容具体完整。
3、进一步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人物情感、结构特征等角度具体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法。
答题步骤
22
割稻记
吴佳骏
①大地待我们不薄,金黄色的稻谷铺满田园。远远看去,像一片燃烧的火焰。我跟在堂哥身后,像他的一个影子。秋阳从头顶照射下来,把一个乡村的早晨擦亮。我跟随堂哥一起,去田里收割稻谷。他手拿镰刀挺胸抬头的样子,酷似一个出征的战士,幸福像太阳一样,在他的脸上泛着红光。瞬间,我的记忆复活了。许多年前,我就是这么迎着朝阳,跟着父亲去收割稻子。我和父亲都是田里那些临产稻穗的接生员。看着一穗穗颗粒饱满的谷子,父亲的梦想被撑破了,我的童年也因此而充满了稻香。只是,这样的场景和画面已经消失很久了。稻子在乡村里生长,我在城市里生长,我与稻子之间,隔着一个梦乡。
智力冲浪(8分钟)
②故我很感激堂哥,他比我更加热爱土地。前年年底,堂哥回乡下过年,那次见面,让我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刻。这是他进城后的第一次回乡,扑面而来的都是熟悉的事物——风、瓦屋、河流、草木、夕阳……这一切在堂哥心里激起阵阵涟漪,他有一种重又回到故乡怀抱的喜悦。更让堂哥没想到的是,乡村公路已经修到了自家的院落里,这大大改善了过去村里人出行难的情况。他说过年前后,很多归乡的人都是自己开车回来探亲,过去沉寂的村庄变得热闹了起来。隔三岔五,还有小货车拉着副食品和桌椅板凳到村里来销售,平时购买日常用品,根本不用出门,这让堂哥看到了今后在乡村生活和发展的希望。
③过完年后,堂哥听我伯父说,有一个老板想租村里的地来种植药材,正在跟村里协商。这个事儿点燃了堂哥对土地的情感,他心想,自己的地干嘛要租给外地人?他想把村里的地承包下来开办果园。从那时候起,这个金灿灿的种子就在他心中扎根了。直到去年春,他联系到自己的几个中学同学,共同投资把果园搞了起来。除果园外,堂哥还把左邻右舍闲置的农田全部承包过来,大面积种植水稻。他说,每当看到金灿灿的谷穗时,自己就会陶醉。他要亲自替大地织一件金色的衣裳。
④这个梦想堂哥果然实现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种植的稻谷如今到了丰收的时候。我跟着他来到一块一块稻田间,仿佛走进了梵·高的画里。看着那些层次鲜明、错落有致的田畴,整个山乡都好似绣上了黄绸。因丘陵地带不便使用机械化工具,只能采取原始的人工割稻方法。不多一会,就跑来十余个手拿镰刀、头戴草帽的农人帮忙抢收,这都是堂哥提前就安排好的。来抢收的人我都认识,不是叔就是婶。他们一到稻田里,就像一群蜜蜂飞入了菜花丛中。这些庄稼老手,对稻子都有感情。他们人虽然不再年轻了,但干起活来依然身手敏捷。五个人组成一排,比赛式地齐刷刷将稻谷放倒。堂哥也参与到了丰收的队伍当中,一边割稻一边跟叔婶们聊天,大家有说有笑,整个山野都欢快了起来。朝阳越升越高染红了大地。我怀疑,我所听到的笑语也是稻谷发出的。它们成熟了,它们想开口说话,它们想表达对土地的感恩。那一瞬间,我深刻地理解了种植稻谷对于堂哥的意义,也深刻地理解了土地对于农人的意义。
⑤堂哥说,他要做新一代的农民,他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守住脚下的土地,让家乡越变越美,让人们对大地的梦想重新回到故土上来,就像鸟儿回到老巢,稻谷回到粮仓,梦想回到出发的地方。
⑥那天,我用手机拍了许多堂哥和叔婶们割稻的照片。我相信,这些照片是可以载入农业丰收史的。待到若干年后,我愿意把这一张张私藏的照片,赠送给我那已经白发苍苍的堂哥,以及我爱得无比深沉的故乡大地。
4.比较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试分析两段文字中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和内容表达的不同点。(5分)(鉴赏比较)
【链接材料】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李森祥《台阶》)
链接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表达不同点
通过描写父亲造屋的情景,透露出父亲的兴奋之情。(1分)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感恩之情以及作者对质朴、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描写堂哥和叔婶一起割稻的场面,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
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