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攻破-概括+情感体验类+内容理解 考前精讲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攻破-概括+情感体验类+内容理解 考前精讲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10: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典型例题2】(2019广东)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答案示例】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2分)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2分)
【典型例题1】(2020广东)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分)
【答案示例】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每1点1分)
考题再现
概括内容
考点突破——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考什么
2、怎么考
3、怎么答
概括能力是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在考试中,涉及到该能力的考查题型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对记叙文阅读中故事情节的概括。
中考的高频考点,而且出现的形式多样,可能是填空题、问答题、近几年中考中还多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分值至少4分不等。同学们在掌握了概括的基本方法后,做到全面、简洁即可得分。
知识定位
关于文学类文本概括内容,常见考查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全文概括类
2、情节筛选类
3、情节梳理类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找出中体现某人xx的事件”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第一类
全文概括
课堂探究及同步检测一(6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4分)
①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为了还原手上的皮肤,医生将他的右手缝到肚皮上,据说要养护一段时间。
②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上。白日里无事,小夫妻两个经常叽叽咕咕地凑在一起说私房话,做父亲的,远远坐在安静的走廊长椅上,一只手在眼眉上滑来滑去,衰老的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某个地方发呆。即便吃饭的时候,他也是沉默的,唯一话多的是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他总要追着医生问东问西,听到解答后,又一个人怔怔地去长椅上发呆了。
③一天夜里,病房的空调调得太低,年轻的儿媳感冒了,昏昏沉沉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④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⑤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和摁棉签,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⑥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
⑦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 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⑧孩子日渐长高,世界愈发开阔,父亲终于不再是生命中唯一的英雄。这时,孩子的手开始离开父亲,落在朋友的肩上、恋人的臂上,做父亲的,欣慰地笑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父亲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些许失落的阴影。孩子大了,血缘浓情依然在,可父亲的手却从此寂寞下来。再也没有那个娇气的丫头拉着他的手到街角去买一
串糖葫芦。顽皮的孩子成为清醒理智的成年人,成熟的代价是,他变得羞于直接细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⑨中国有句古语,家有白发爹娘是大福。只是,天下儿女可曾知道,在父母心中,六七十岁还依然可以有和自己撒娇的孩子,那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⑩离开医院之后的第一件事,我回了父母的家。在父母惊喜的笑脸中,我好像小时候那样猛然把自己的手钻到父亲的手里:“帮我捂一捂,好冷呐。”那个瞬间,我感到父亲明显抖了一下,他整个人似乎一愣,而后,我看到一滴泪落在了我的手背上。
提示:用“主要人物做了什么?导致什么结果”来概括。
本文描述一位父亲在医院里为生病的儿子按摩的情景(2分),让我深受感动,并引发了我对亲情的理解和思考(2分)。
指导点拨(8分钟)
全文概括,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概括出文章的具体内容。
常见的解题思路有:
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此种方法适用于叙事类的文章,用此方法做题时,先找文章的六要素,然后尽可能用六要素来组织答案:主要人物在(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导致了什么结果(影响,感情),即“人物+事件+结果”
1、六要素综合法
初春时分,母亲需要锻炼身体,我们一家到田野散步,
在散步路线上产生了分歧,“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
从儿子,更爱孙子,决定走小路。
例如学过的《散步》一文,用这种方法来概括的话:
时间
起因
人物
经过
结果
地点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
首先读懂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2、标题扩充法
举个例子,概括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便可以从标题入手,并作适当的补充:
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相关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之后添加一些过渡词,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例如概括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内容时,思路如下:
先划分层次,大致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双腿瘫痪后的我经常暴怒无常;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母亲央求我
去看菊花却因病去世,但在临终放心不下自己的子女;最后一部分,写懂得母亲良苦用心后的我与妹妹在北海看菊花。
然后适当运用一些过渡词,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面对双腿瘫痪后对生活的绝望的我,母亲在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临终还牵挂着自己的子女,我最后也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重新振作了起来。
这类做法主要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在概括这类文章内容时,尽量围绕以下问题去组织答案:写的是何景(物)?它有何特点?按何顺序写的?写了它哪些方面?有何意图(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进行概括。
4、关键问题法
例如概括老舍《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时,可以这样概括:
通过对济南冬天“温晴”场景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第二类
情节筛选
课堂探究二(4分钟)
选文叙述了哪两件让“我”落泪的事?请用简要语言概括。(4分)
......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呼呼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呼呼的便遣散而去.....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⑥那个深夜,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
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插秧。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
课堂探究二(2分钟)
选文叙述了哪两件让“我”落泪的事?请用简要语言概括。(4分)
⑥那个深夜,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根据题意关键词锁定答题范围
事件一:母亲深夜田边敲盆赶鼠
课堂探究二(3分钟)
选文叙述了哪两件让“我”落泪的事?请用简要语言概括。(4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插秧。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事件二:父亲病倒时,母亲跪在田边插秧
指导点拨(5分钟)
情节筛选,即要求我们在文中准确筛选出符合某个要求的事件,并加以概括。
相比较于全文概括类,情节梳理多数不需要立足整篇文章,常常只需要根据要求找出文章的某些具体段落,然后归纳答案即可。
其一般解题思路为:
1、审清题意要求,圈画出题意关键词。
2、通读全文,在理清文章内容基础上,利用关键词找寻法锁定相关答题范围。
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答案,概括的方法为:(原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注意:概括时题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时,有时候填写主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
第三类
情节梳理
情感变化
有时这两类题型是合二为一
课堂探究三(6分钟)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我”的所见所闻
“我”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起因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1) ?
决定替妻子跑一趟买水仙球。
经过
没有看到老太太,只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
(2) ?
(3) ?
结果

(4) ?
感动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1妻子突然从厨房里冲出来,甩着湿漉漉的手,急匆匆就要出门。
2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这是今冬以来,杭州下的第一场雪。她这是要出去赏雪吗?可是,雪刚飘下来,就都融化了,还没有积起来呢。妻子摇摇头,说,昨天我和人家约好了,要买她的盆景,差点忘记了,刚刚想起来。
3我拉住她,外面下着大雪,买什么盆景?等天好了再买也不迟啊。
4妻子却坚持马上去。她解释说,昨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在单位附近溜达,在桥头,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盆景的老太太,有剑兰,文竹,金菊,还有水仙球。我想买几颗水仙球,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老太太却告诉我,这几颗水仙球都是卖剩下来的,芽发的迟,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开花。她说,我要是真想买的话,她明天再带几颗好的球株来,确保能在春节期间开花。真是一个善
良的老太太。于是,我和她约好,第二天中午这个时候,还在这个地方,我等她。
5我探头看看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我对妻子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雪,谁还会出门啊?再说了,那种路边的买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6妻子执意要去。
7无奈,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8妻子的单位,离家大约三四公里,顶着风雪,向前骑去。我心里嘀咕着,肯定是白跑一趟,权当是体验一下雪中骑车的滋味吧。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也难怪,大雪天,谁还出门没事找事啊。
9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
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10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11老大爷细心地用塑料袋,帮我将水仙球株一个个装好。他的毡帽上,飘落了好几片雪花,竟然没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经开始积聚了。这说明,气温在下降。我劝老大爷,天冷,又下雪,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赶紧回家吧。老大爷双手凑到嘴巴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点着头。
12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13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14我转回身。我要紧紧握着老大爷的手,我要大声告诉他,您没有白等啊。
15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们已经长出绿叶,她们相约,在春天开花。
同步探究三(3分钟)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我”的所见所闻
“我”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起因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1) ?
决定替妻子跑一趟买水仙球。
根据关键词锁定答题范围
7无奈,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无奈
根据关键词锁定范围
9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10、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我”的所见所闻
“我”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经过
没有看到老太太,只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
(2) ?
(3) ?
意外
打算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来应付妻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我”的所见所闻
“我”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结果

(4) ?
感动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12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13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14我转回身。我要紧紧握着老大爷的手,我要大声告诉他,您没有白等啊。
根据关键词锁定范围
得知老大爷就是代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
指导点拨(5分钟)
情节梳理,即根据文章发展脉络,填写出某个事件缺失的部分,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填空题以及表格题。
解题思路与情节筛选类似。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以便利于接下来我们按照情节发展来缩小答题范围
2、根据填空或表格已给出的明确信息,利用关键词找寻法找出相关答题范围。
3、仔细比对圈画内容与图表,根据要求补充出缺失内容。
4、注意,概括时尽量用原文词语,所填写内容的格式应最大程度与前面所给内容保持一致。
情节筛选
情节梳理
全文概括
回顾关键点
六要素综合法
标题扩展法
段意合并法
关键问题法
人+事+结果
理清层次结构,关键词锁定范围,比对补充缺失内容
原词、格式一致
根据题意要求找准范围,概括相关情节
(原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课堂小结(2分钟)
1.情感变化
【典型例题1】(2018广东)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答案示例】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每点1分)
【典型例题2】(2016广东)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心理




【答案示例】①窝火 ②紧张(怀疑、不安) ③惊讶(高兴、惊喜) ④平衡(每点1分)
考题再现
【典型例题1】(2017广东)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示例】“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
【典型例题2】(2016广东)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答案示例】①a.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b.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②a.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b.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2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整体感知——情感体验,内容理解
1、考什么
2、怎么考
3、怎么答
情感体验
内容理解
考点突破——整体感知
关于文学类文本体验情感,常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1、情感变化类
2、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结合全文,谈谈xx段,或者xx句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文中对XX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类
情感变化
课堂探究一(6分钟)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我”的所见所闻
“我”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起因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1) ?
决定替妻子跑一趟买水仙球。
经过
没有看到老太太,只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
(2) ?
(3) ?
结果

(4) ?
感动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解题思路与情节筛选,情节梳理类似
(2018广东)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可单独考查人物情感,也可与概括内容混搭
(2012广东)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问答题形式近几年比较少见,但中考题型改革,世事难料
淡淡的深情(20分) 常跃强
1.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2.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3.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4.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5.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6.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7.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8.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9.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10.--- -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本文有删改)
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提示:可先分层

2.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3.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①在送行时,儿子在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松;
4.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②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无意流下;
5.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6.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③成家结婚后,母亲的询问,儿子恍然大悟;
④取得一点成就,对母亲的爱感到震惊,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7.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8.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指导点拨(5分钟)
情感变化,即根据文章发展脉络,填写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填空题,表格题,问答题。

其一般解题思路与情节填空类似:
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以便利于接下来我们按照情节发展来缩小答题范围
2、根据填空或表格已给出的明确信息,利用关键词找寻法找出相关答题范围。
3、仔细比对圈画内容与图表,根据要求补充出缺失内容。
4、注意,概括时尽量用原文词语,所填写内容的格式应最大程度与前面所给内容保持一致。
1、根据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常常出现在首尾,或抒情,或议论,或有深刻含义。
3、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除此以外,还要留心:
第二类
分析人物或
作者的情感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指导点拨(5分钟)
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即根据文章事件,填写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常见的考查方式为问答题。

其一般解题思路:
(1)从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入手。在什么时期创作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
(3)从分析文章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
(4)从分析文中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情,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

关于文学类文本内容理解,常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1、体现类
2、原因类
“文章中XXX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全文,谈谈xx的原因是什么。”
整体感知——内容理解
“文章中小姑娘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只见过一面的卖报老太让“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
第一类
体现类
(月考)15.选文中女孩的“善良”有哪些表现? (4分)
(2)以学医报答帮助过她的好人;
显露出来
(12)女孩又一次沉吟良久,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我是贫困户,我花的钱都是助学全和扶贫资金,怎么可以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那不是太不懂事了吗?”
(1)懂得自己是贫图户,花的钱都是助学金和扶贫资金,不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
②女孩服小父母就不在了,她是跟着姑妈长大的。女孩很懂事,也知道用功,高宁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学医。她说,她这些年里遇到了太多的好人、觉着只有学医,才能报答于万一。
(3)对扶贫干部"我"的要求尽可能配合和照办;
③女孩的技贫项目很简单,我只需要带她准备资料、申请扶助资金就可以了。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领导觉得教贫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也很重要。于是,我加了女孩的微信。女孩很腼腆,很内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才同意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跟我在微信上聊聊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而发上一条朋友圈,算是给过去的一天画上一个句号。
(18)帮扶任务结束那天,我给她留言说:“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把生活过成雨后彩虹的样子。”她很快就回复了,三个字:“谢谢您!”她的话后面,跟着两个可爱的表情,一个是“加油”,一个是“微笑”。
(4)帮扶任务结束时对"我"的热情鼓励和帮助真诚地表达谢意。
15.选文中女孩的“善良”有哪些表现? (4分)
(1)懂得自己是贫图户,花的钱都是助学金和扶贫资念,不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
(2)以学医报答帮助过她的好人;
(3)对扶贫干部"我"的要求尽可能配合和照办;
(4)帮扶任务结束时对"我"的热情鼓励和帮助真诚地表达谢意。
重在找事件
第二类
原因类
(周测)只见过一面的卖报老太让“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6分)
④……不无遗憾地说道:“这里真没有,但这期的日子刚过去不久,可能家里会有,今晚我给你找着,明天你来取吧。”“……
⑤“那就等开学再来吧,我给你留着就是了。”老太太热情地说。“我们学院在汤山,离江宁有点儿远。开学后能不能来还真不一定,到时再说吧。”
⑥“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不容易的,你准是个好学生。要不你留个地址,留点儿邮费,我回去找着后给你寄去,行吗?
她热心地帮助“我”寻找那天的报纸,在“我”想要放弃寻找的时候依旧坚持助人
真诚热情
?……大约一周后,一封寄自江宁县城的信不期而至。拆开信封,里面正是我要找的那份《江宁报》,报纸里还夹着一封信和两元钱。打开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半页纸。读完信,我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太太当天回家后,洗衣服时忘了掏口袋,那张写有我地址的纸片被水泡化了。老太太记得我要的是12月24日的报纸,为此她专门跑到报社,请编辑查找当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南京炮兵学院的学生,再根据来稿找到我的姓名和地址。信末,老太太写道:“看着这些天好些学校都开学了,想着你也应该开学了,所以赶紧给你寄来。寄晚了,邮费就不收了。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都是好学生,以后好好写,争取再发表。要找不到报纸了,还到我这儿来拿。”
诚实守信
我让温暖。她为了报纸专门跑到报社,请编辑查找当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南京炮兵学院的学生,再根据来稿找到我的姓名和地址,最终寄来了那天的报纸,履行了承诺;
淳朴善良
她认为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都是好学生,并且鼓励“我”以后好好写,争取再发表。
12.只见过一面的卖报老太让“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6分)
卖报老太的真诚热情让我温暖。她热心地帮助“我”寻找那天的报纸,在“我”想要放弃寻找的时候依旧坚持助人;
卖报老太的诚实守信我让温暖。她为了报纸专门跑到报社,请编辑查找当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南京炮兵学院的学生,再根据来稿找到我的姓名和地址,最终寄来了那天的报纸,履行了承诺;
卖报老太的淳朴善良让我温暖。她认为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都是好学生,并且鼓励“我”以后好好写,争取再发表。
重在分析人物形象
指导点拨(5分钟)
内容理解,即根据文章发展脉络,填写出某个人的特点及表现,或者某件事的原因,常见的考查方式为问答题。
其一般解题思路与情节筛选,情节归纳类似: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有用信息。
2.对有用内容进行概括。
3.答案有时可直接从原文引用,有时则要自己概括。
4.答题时思维视野要笼罩全篇,要尽量把“因”的点找全,组织答案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表现和原因的区别:
表现——重在找事件
原因——重在分析人物形象
在题型改革的背景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情感分析
内容理解
情感变化
回顾关键点
理清层次结构,关键词锁定范围概括内容
理解筛选
内容概括
笼罩全篇
概括全面
根据文章内容看作者情感态度
创作倾向
关键词句
艺术想象
文中语言
课堂小结(2分钟)
根据题意要求找准范围,概括相关情感
人物描写
关键词句
作品主旨
景物描写
课后作业
1、高分突破P252 二活下去,活下去
2、高分突破P8 绝句一二三四 理解性默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