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锦瑟》这首诗是高中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的一首,这课通过学习唐代六首不同风格的诗歌体会盛唐诗歌文学的繁茂。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中心意义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准,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对令狐家的侍儿锦瑟的思念之情,但以为悼亡诗者为最多。
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惆怅的心声。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的三重暗示性。由于这多重暗示的融汇统一,因而内涵也就显得虚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而“惘然”的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岁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锦瑟》这篇课文针对的是高二学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诗风的鉴赏,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个点文学的喜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设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在通观全诗的基础上逐句梳理,一步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将典故作为特殊形象使用的用典手法,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关键字联系前后文反复理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作者的惘然之情,培养自己在面对失败时的良好心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凄婉怅惘的情感。
2、掌握作者缠绵碗丽、意味深长的写作风格。
3、通过朦胧的意象体会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和惘然之情。
4、典故与作者感情的结合。
五、教学活动策略
导入:同学们,在“必修3”前几课我们领略了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浅易通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唐诗,走进《锦瑟》,与晚唐诗人李商隐相遇,体味李商隐的诗风特点
学习目标:
1.反复吟咏,学习手法。
2.熟读成诵,把握情感。
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
师说:对这首诗很多人都有评论。王士祯说,梁启超说,叶嘉莹说。可见,《锦瑟》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着谜一样的魅力。
一读师说:好让我们赏析这谜一样的诗歌,首先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纠正节奏
二读师说:下面结合注释,自读诗歌,圈点勾画出最能体现这首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
生说:【惘然】生说【】雾里看花,镜中看月
师说:读诗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拉长的。
师说:请同学们带着迷茫怅惘的感受再读这首诗,读出感情。【板书首颔颈尾】
教师范读,配乐读。
学生自读,体味感情基调
师说: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按照难易程度的话,你觉得哪几句更好理解?
全生说:第一句和第四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说:好我们就先来分析首联。齐读首联,并思考这一联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生说:他了解的瑟【ppt展示】听瑟声,展示描写瑟的诗句。
1锦:美好的还指作者的美好年华
2五十弦
3无端无缘无故,对本来是事实是事发问,于无从发问处发问,将积累已久的情绪宣泄出来。
4华年一弦一柱引出李商隐生平寄托哀思
师说:用了什么手法呢?生回答【】比兴
5瑟睹物思人令狐楚的侍女自己的妻子王氏
总结首联:多么美好的瑟啊,你怎么无缘无故有50根弦呢?又怎么和我的年龄这么巧合啊?
你这每一根弦啊都拨动了我得心弦啊,让我思绪飘飞。为什么还是不能放下?一生太短,短到还未经历就已经开始回忆,一生又好长,长到要用半生来追忆······我这满腔的愁绪啊,只有寄托在这一曲瑟声中了。
找同学读首联
师说:提示读懂诗歌要抓住主要意象。
分析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说:好我们再来看尾联,生读尾联
1此情追忆的是一种感情,前面所讲是一种感情
2可待:何须等待这个时候,今日
3当时:那个时候,年轻的时候经历美好年华的时候
4惘然:迷惘,茫然
5今日在重新追忆的时候,这种惘然之情还未解开,而且内心更加迷茫,无所适从。
师说:用了什么手法呢?今昔对比
是啊!作者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华年所历的这种种情境,何须今日在听瑟追思时,才怅惘迷茫呢,就是在当时就已经使人惘然若失,惘怅不已了。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追寻与失落的情感,人生就徘徊在这追寻与失落之间。尽管岁月无情,流向迟暮,却总有那风吹不散的青春,总有那大雨也不能抹去的泪痕。我那迷茫怅惘的灵魂啊,却无处安放。好,让我们再读这一联。
过渡到中间两联:
师说:七言律诗有完整的诗歌结构,从这一点看,这首《锦瑟》是首联为一层,尾联为一层,中间二三联为一层,好,我们齐读这两联,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师说:【ppt展示用典】
分析颔联
小组讨论用了哪些典故,都讲了什么内容?
生说: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师说:在这一个典故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感情?
迷
师说:联系典故内容,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生说:①美好事物或梦想的破灭,曾经的追求变成幻影
②是虚缈的梦境,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迷茫。
庄周梦蝶,诗人借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时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迷惘留恋】
望帝,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望帝春心托杜鹃”,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
师说:这个典故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感情?
托
师说:联系典故内容,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生说:寄托①年华已逝,世事成空,死后只能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伤悲
来生的寄托希望来生继续,永结情缘
②伤春的寄托春归去
师总结颔联:曾经有梦想,曾经也相思,过去的美好已无法实现,仿佛进入了幻想中的梦境,来再续前缘,然而梦想的破灭,使这些哀伤都只能寄托在,杜鹃哀怨凄切般的叫声中了。读颔联
分析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师说:用同样的方法鉴赏颈联,学生自己分析,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生说明确:
1.沧海遗珠,在沧海里遗漏了一颗美丽的珠子,没有人去采它。说明这个珠子无人赏识。
2.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就是说海里面的珠,在月亮最亮的时候最饱满,当月亮不亮的时候它也就最虚亏。
3.珠有泪,鲛人泣泪,颗颗成珠。就是说南海有一种鲛人,这个鲛人流下的泪水能变成珍珠。
师说:用典中哪几个字最能表达感情
生说:【泪】
师说:联系典故内容,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1无人赏识沧海遗珠
2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地存在珠生于蚌
3愿望破灭,爱人离去,只能暗自神伤鲛人泣珠
过渡语鼓瑟者因痛苦的心事而奏乐,为什么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为什么这种痛苦无法排解,为什么我的命运会如此坎坷曲折?
自读这半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说:
这句诗也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
1.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2.玉生烟,产玉的地方,上空往往会有一层烟,说明地下有宝贝(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3.玉生烟又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抑郁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出现,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随风而去。
师总结:
师说:用典中哪几个字最能表达感情?
烟
师说:表达了哪些感情?
1梦想或理想的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
2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最终归于破灭,
诗眼烟【】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盼望过却没有实现,烟这一意象经常出现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柳永的“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总结颈联:我的泪珠如月夜下南海的鲛人一样,止不住的往下流,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青烟,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终归于破灭。
师说:你认为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呢?曲折深婉缠绵婉丽意蕴深厚
意味深长朦胧美
结合尾联这种情感又怎么理解呢?
是一个垂老之人,在回首锦瑟年华时,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作者的此情是什么呢?
生说:对过去美好年华的怀念,对故人的怀念,对美好而又可望而不可即事物的怅惘之情,好,现在大家读懂了么?
师说:我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来鉴赏的这首诗歌呢?
师说:认为这首诗是什么主题呢?合作讨论
学生分享
1.恋情说李商隐在令狐楚家学习时爱上了一位侍女,名字就叫锦瑟。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怀念故人的爱情诗。这是李商隐在令狐楚家读书时与令狐楚侍女之间的一段少年朦胧爱情记叙。那时的李商隐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翩翩少年,与春心初萌的家主侍女之间萌生的朦胧爱情,但终究与现实相差太远,无果而终。
2.悼亡说李商隐的正妻王氏生前最喜欢弹的乐器是瑟,所以作者借瑟来悼亡自己的妻子,悼亡妻
3.诗集总序说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有600多首,有人说《锦瑟》是他所有诗歌的一个序文,来表达自己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这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提出的。
4.政治诗还有人认为这首《锦瑟》表达作者政治上不得志,深陷牛李党争,不被赏识,才华无法施展,表达愤懑、无奈之情。政治诗。
李商隐一生都在党政的夹缝中求生,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无法直接表达,因而只能较隐晦。
李商隐(813--856),字义山,怀州河内(河南沁县)人。早慧有文采,17岁时得到天平节度使令狐楚青睐,与其子令狐绚一道学习奏章骈文,水平高于令狐绚。25岁中进士,稍后,作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深受王茂元赏识。王家有女,排行七,初长成,美而慧,通诗文,与李商隐喜结连理。这段美满姻缘,成了李商隐一生失意的根源。当时,朝廷官僚集团分为两大派系:李(裕德)党与牛(僧儒)党,令狐家属牛党,王家归李党。李商隐是令狐家培养出来的,却娶了李党王家女子,故而深受牛党憎恶。李党得势时间短暂,仅仅5年(唐武宗时期)。唐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稍后,令狐绚做了宰相,记恨李商隐“投靠敌党”,致使李商隐仕途暗淡,漂泊无定。其间,李商隐曾多次请求令狐绚帮助,但收效甚微。李商隐十分压抑,只好寄情诗文。在他的诗中,有相当部分是《无题》。没有标题提示,令人难于理解真实用意。一直以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失意诗。
5.无具体意义还有人认为这首诗不能具体的概括为哪一种主题,因为当时李商隐已经年过半百,阅历无数,当他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感慨肯定是复杂的。这首诗所包含的感情也会很复杂。
6.也可能这首诗就没什么意思,有人说写出的文章就不是自己的了,作者的意思和读者读出的意思可能无法一致,因为读者在读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红楼梦》;还有可能同一个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再读这首锦瑟的时候,还会有不同的领悟。
好,这么多的争议,这么多种解读,这大概是任何一部杰出的作品所能达到的效应,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吧。只是,时光的漠漠黄沙掩埋的太深太久了,再智慧理性的解读也不过是无限接近真相而已,当时的情境已经无人能够复原。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缠绵婉丽,迷茫朦胧,曲折深婉之感来背诵这首诗。
背诵全诗
作业:欣赏李商隐《》《》体味其缠绵婉丽意蕴深长曲折深婉的诗风
学情分析
学生对探索性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得把握,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的鉴赏方法和诗歌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在落实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听说读写,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又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鉴赏能力;既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锦瑟》是唐代诗歌,所用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本节课我讲的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之一《锦瑟》。唐代诗歌趋于成熟,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因此,学习这首诗,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要注意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锦瑟》评测练习
1.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2.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3.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
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4.首联的“华年”有何含义?它与诗的主题是何关系?
答:
5.颔联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6.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答:
1、利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诵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诗人的感情。本节课,学生诵读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兴趣高昂,读的效果非常好,课堂上充满了朗朗的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鼓励性评价策略:让学生充分展示,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课堂上,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被表扬肯定,心中充满欣喜,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展开讨论,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空前浓厚。
4、以生为本策略:本节课通过听说读写,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又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鉴赏能力;既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
本理念,根据我市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应
着重贯彻以下基本理念:
1、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重视积累;
3、加强诵读教学;
4、“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5、重视文本教学;
6、重视语言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7、实现课堂教学与学案导学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