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
学生分析:
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分析: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现实情境认识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1.你会看温度计吗?在例1、试一试以及练一练中温度计旁分别写出表示的是2.知道海拔高度吗?习惯上把高于海平面米数和低于海平面米数分别用什么数表示??3.0是正数还是负数?正数都比0大吗?负数都比0小,对吗?)
??一、教学例1?
1、(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你会看温度计吗?(呈现教材中三幅图),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看的?通常我们用摄氏度来表示某一天的温度,那上海的最低气温应该说成——?南京和北京呢??比一比: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区别在哪里??
2、用正、负数和0表示最低气温?
谈话: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和零下4℃的呢?(鼓励学生说,相机介绍正、负数的读法)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吗??
3、完成试一试。?
谈话:你能用这样的数表示其他地方的温度吗?翻开课本第2页,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并读一读。然后再组织交流。?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同样让学生先写一写,读一读,再组织交流。?
二、教学例2?
1、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谈话:看书上第2页图,知道什么是海拔高度吗?比海平面高与比海平面低正好是方向相反的两个量(用手势辅助),这两个高度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请二人说一说)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米,可以记作:海拔8844米或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可以记作:海拔-155米。?
完成练习一第1、2题。
谈话:象这种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的情况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第6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填一填。然后交流。再看第2题,先读一读,同时想一想,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3、小结?
谈话:现在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答一下导学单上的第2个问题的??
归纳描述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3、小结: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四、生活应用
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出示存折和电梯图上的负数,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结合自己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情况,写一篇《负数和我的生活》的调查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