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9-30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理解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选择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平板。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回顾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师:老师这有一群调皮的小猪,遮住了一些图形,你知道它们身后是什么平面图形吗?
(通过观察)
生1:知道知道!这些小猪身后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师:你知道它们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说,指定一名学生板书各个公式。
2、引入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还记得七巧板吗?(出示用简单图形组成的“七”、“巧”、“板”三个字)
生:记得。我们用七巧板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师:可以是两块板,也可以是两幅七巧板等等,同学们给摆出的多种多样的图形起个名字吧!
生:叫组合图形。以为它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师:你们既起了名还明确了组合图形的定义,你们厉害啊!给你们点个赞!(板书: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组合图形有统一的面积公式吗?
生:没有,因为组成组合图形的简单图形数量不一定,用到的简单图形也不一样。没有公式。
师:那么组合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跟谁有关?
生:组合图形的面积跟简单图形有关,我们可以将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算出简单图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这再次渗透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已经运用了三节课,学生已经很熟练,要让学生体会“转化”好处,用旧知解决新知)
出示课件:这些图形是组合图形吗?
第一个图形是由谁组合而成的?第二个呢?
猜一猜:你能猜出第三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吗?(出示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时间5分钟。
两人小组做完,互相交流,怎么做的?再小组交流、拍照上传。
全班交流、汇总。
等等,各种各样的分割。学生上台展示。
师:这些做法都是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三个或四个简单图形,大家给这个做法起个名字吧!
生:分割法。
师:(板书分割法)这里还有一个做法,与分割法不一样,我们请这位同学上台展示。
生:我是先把这个组合图形补全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再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师:这个方法可以吗?(可以)他也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你们再给他的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拼补法,添补法,补减法……
师:统一叫添补法。这两种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分割法是先分后加,而添补法是先添后减。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出示课件,虾池图。
师:同学们帮一帮明明,解决他遇到的问题。好不好?
学生将数据带进计算、拍照、汇总、对比。
优化:1.分割法中,分的简单图形数量越少,计算的越准确。
为什么你们不用上面这个方法?(先对数据有效分析,再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
思考:
这个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第三种方法:割补法。
练一练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找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交流学生找到的组合图形,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美丽的组合图形资料。
课后作业
请你利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我们班设计一个美丽的组合图形奖状墙,测量出相关数据,并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分割法 + 转
添补法 - 化
割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