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小升初易错题集训——修辞手法专项易错训练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
一、经典分析
1.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哪一项( )
A.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B.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C.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D.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答案】B
【错解分析】B项中出现了“像”字,很多同学认为有“像”就是比喻句。
D项没有比喻句明显的提示词,故很多同学错选
【解析】
A.把“晨雾”比作“轻纱”;
B.没有喻体;
C.“茶”比作“暖流”。
D.“德军的眼睛”比作“饿狼的眼睛”。
2.下面句子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D.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答案】A
【错题分析】例句一部分同学认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错选C
A项一些同学觉得符合实际,觉得没有修辞的运用,故错选。
【解析】例句使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把“喜”夸大化。
A项使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夸张的说春节眨眼就到了。
B项使用的是反问修辞手法。
C项使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把“太阳移动”比拟成“人的脚挪移”。
D项使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把“里面的东西”比喻成“小尾巴”。
3.以下句子中运用的写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B.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C.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答案】C
【错题分析】B项为易错项,很多同学认为A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错选B。
【解析】本题A、B选项中的句_???é??è????¨??????_人的修辞手法,将黄瓜、榆树赋以人的性格,体现出了黄瓜开花结瓜都是随意的、榆树会“呼叫”的。C句则没有运用拟人手法,故选C。21cnjy.com
二、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万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四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C.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贈,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
2.下列比喻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像漫天的乌云,让我满怀期望。
B.小小的他高兴得像只恶狼一样蹦跳。
C.爸爸像头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喊累。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C.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4.下面句子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不再胆怯的小雏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B.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D.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飘落下来。
5.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
B.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的清响?
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D.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
6.下面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年春节,大明在隔离观察期间简直是度日如年。
B.睡莲开了,犹如美丽的少女在池中露出笑脸。
C.他的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
D.骆驼商队在沙漠里行走了半日,人们渴得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 )
A.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8.下列选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赶来了。
B.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C.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D.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9.“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10.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B.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B.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C.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12.下列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D.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B.垂柳的枝条随风飘动,好像少女披散的秀发。
C.小明的脸蛋红扑扑的,好像秋天的苹果。
D.进了长江三峡,就好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
14.与“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C.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5.下列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幸亏红领巾帮助了我,要不然我不知还要吃多少苦头。
B.读书之余,我喜欢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C.雪后的原野上,梅花点点,每一朵都是一首精美的诗。
D.他仰望着天空中的燕子,仿佛他的心也一起飞上了蓝天。
三、错题积累
错题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C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_?????????è????????_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原文“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而不是“四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说法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A.“母亲像漫天的乌云,让我满怀期望。”句子是对母亲满怀期待,比喻成漫天的乌云,这个比喻不恰当,可改为“母亲像温暖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21教育网
B.“小小的他高兴得像只恶狼一样蹦跳。”句子中把“他的高兴”比作“恶狼”,这个比喻不恰当,可改为“小小的他高兴得像只可爱的小兔一样蹦跳。”21·cn·jy·com
C.运用恰当。
3.A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_??????????????????_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www.21-cn-jy.com
BCD三项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B
【详解】
本题考查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从“小雏菊、抬起头”可知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从“十里飘香”可知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从“犹如”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从“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5.B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胆怯”、“抬头”、“试试”,是将小白菊拟人化了,把小白菊的生命力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B项运用了反问与排比的_???è???????????è??_用三个反问句的排比,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了抒情的效果,体现了诗人对于大海的挚爱。这句话要表达的是:每一颗星都有光,每一朵花都散发清香,我的每一次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2·1·c·n·j·y
反问修辞手法,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拟成人在“笑”,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梅花豁达大度的精神,也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www-2-1-cnjy-com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聚集在一起的动作,比拟成人的动作“挤”,突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表达诗人对绿的喜爱与赞美。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6.B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本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将大明在隔离观察期间度过的日子夸大化,“度日如年”指的是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突出隔离期间度过的每一天都很漫长。【来源:21cnj*y.co*m】
B本句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睡莲开花的行为比拟成人露出笑脸,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睡莲的特征。
C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他的心眼儿特意缩小,比针鼻儿还要小,突出他的心胸狭隘。
D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人们口渴的感觉夸大化,嗓子都快冒烟了,突出了骆驼商队在沙漠了非常的口渴。【出处:21教育名师】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7.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夸张修辞手法_?????????????¤????_,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选项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通过“泪水如雨”可以分析出。
选项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通过“眨眼”可以分析出。
选项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通过“喜得快要发疯”可以分析出。
选项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叹气”是人才有的行为,这里形容“锅中的粥”,赋予了“锅中的粥”人才有的行为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21*cnjy*com
8.B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_è????¨è???????????_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A.比喻句,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B.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这里的“好像”指不确定,模糊的意思。
C.比喻句,“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D.比喻句,“瓢虫膜翅”比作“黑绸衬裙”。
9.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意思是: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将“华山”的高度进行了夸大。
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版权所有:21教育】
10.C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_??????è§???????è??_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本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把“金字塔”比作“三座金山”;
B.本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把“面容”比作“中秋之月”;把“脸色”比作“春晓之花”。
C.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11.C
【详解】
考查修辞手法。
A项把雨来比作小泥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把昆明湖比作镜子、碧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嘶嘶地直喘粗气”把轮机火炉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2.B
【详解】
考查修辞方法_???è§???????è????¨_,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2-1-c-n-j-y
例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是比喻句,把“孩子”比喻成“炮弹”。
ACD都是运用比喻的手法。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_?????????_è?????_的修辞,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21*cnjy*com
13.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喻句的掌_??????????????????_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学生容易混淆比喻句和“像”字句,所以做本题的时候,应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且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选项A,这个句子虽然有比喻词“好像”,但句中只出现了一个事物“蜜蜂”,句中的“好像”表示的是猜测的意思,所以本句不是比喻句。
选项B,这个句子把“垂柳的枝条”比作了“少女披散的秀发”,是比喻句。
选项C,这个句子把“脸蛋”比作了“秋天的苹果”,是比喻句。
选项D,这个句子把“长江三峡”比作了“山水画卷”,是比喻句。
所以,本题答案为A。
15.A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题干“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穿上”是人特有动作,故题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选项B、C、D和题干一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选项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21·世纪*教育网
这里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明镜”。
17.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判断。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_???????????·??????_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红领巾”指代了少先队员,运用了借代而非比喻。
B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草比作人。
C项把梅花比作精美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没有使用修辞,仿佛意思是好像的意思,并不是比喻词。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