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9 13: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认识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曲折。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复杂性、曲折性,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前途光明。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快速发展、艰难改革的相关史实。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其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弊端为日后的崩溃埋下了隐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苏联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也大都采取苏联模式。尽管一些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整体而言,并没有彻底突破苏联模式,在后期也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勇于改革,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梳理,了解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2、通过史料研读,分析二战后苏联三大改革的失败与解体的原因。
3、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信息对比,分析中苏改革的不同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生命力。
教学过程:
导入: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一定程度反映了东欧国家的剧变。
情境一 曾经辉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
1、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阵营示意图,直观认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列表梳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感知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的推动作用。
国家
建设成就
地位
苏联
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
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
南斯拉夫
最早实行改革,并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波兰
1956-196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
匈牙利
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以5%-6%的速度提高
民主德国
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中国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方面成就
崛起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
情境二 共历时艰: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1、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解体
(1)艰难启航:赫鲁晓夫改革
①缘起“秘密报告”。出示材料学生思考。
材料1: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生: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了苏联国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
②情系“舌尖上的玉米”。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出示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材料2: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计划。
…………
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
现有的材料表明,我国生产一公担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
——《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
材料3:赫鲁晓夫提倡种植玉米和大规模垦荒图片。
生:苏联模式下农业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赫鲁晓夫试图通过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来提高农业产量。
③既是掘墓人又是守墓人。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出示黑白参半的赫鲁晓夫墓碑图片,引导学生对其改革作简要评价。
(2)重回老路: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踩刹车”: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示漫画“跛脚的巨人”,帮助学生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②“大跃退”:前期的增长与后期的停滞。
出示材料,学生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
材料5: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生: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经济增长较快,但后期经济增长缓慢并趋于停滞。
(3)偏离航向:戈尔巴乔夫改革
出示材料,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材料6: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生: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小结: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国防工业)
成为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转向
政治领域
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4)带领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苏联模式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2、东欧国家的改革与剧变
(1)列表梳理东欧国家的改革
背景
目的
代表国家
措施
局限
长期奉行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摆脱苏联控制,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南斯拉夫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隐患
捷克斯洛伐克
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
被苏联扼杀
(2)出示东欧剧变示意图,认识东欧剧变的内涵(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
过渡:出示邓小平的讲话,认识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材料7: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部分;要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
情境三  光明在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结合课本知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国际贡献:对世界经济增长率接近30%;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阶段目标:中共十九大,中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风景独好:中苏改革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中苏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上小修小补,政治上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这些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也经历了艰难曲折,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附:板书设计: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 曾经辉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
工人的工作环境
二  共历时艰: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三  光明在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