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9 13: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材分析】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本单元共有四课前两课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最后一课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在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运动的基础下,进一步学习一战和十月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下一课的基础,它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
难点:一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二是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是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教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图表概括法、阅读指导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甘地语录:“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贫穷才是最糟糕的暴力。”“就是因为自己怕死,所以才会对别人的死亡流下眼泪。”“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出来。”
【讲授新课】
师:课题解读: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对军用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强迫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促使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生: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一战期间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民族矛盾尖锐。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一、亚洲民族运动的新高潮
师:亚洲民族运动的概况?
生:东亚:中共成立;北伐
东南亚:印尼共党反荷兰 越南反法国
南亚:印度反英国
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反英法
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及甘地主义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曾远赴英国学习法律。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并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多次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至1947年印度独立。
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甘地的思想称为甘地主义,包括四个基本内容:

(1)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
(2)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
(3)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
(4)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师:印度为何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材料一:非暴力思想较早植根于印度民众心中,此外,它与印度民众的本能想法非常契合。在印度,信教群众比较多。对于暴力活动,宗教一般采取“不提倡”态度。由此,甘地提倡的非暴力精神、印度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印度宗教教义,三者吻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
材料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英国能实现对印度的统治)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虽得到较快增长,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印度资本仍处于严重的依附地位。
——《世界现代史.上》
生:思想上契合印度主流思想;英国统治依赖于当地的合作;印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第一,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群众基础的政党;
第三,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了民族独立的进程。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生:积极:1.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为后世留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范式,影响深远。
局限:局限于非暴力,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影响了革命的深入开展。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师:概况
在北非,1919年埃及产生了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爱国运动,1924—1937年的护宪运动持续十余年。
1924—1926年摩洛哥里夫人民的反法国、西班牙殖民侵略的民族起义,是在封建部落酋长领导下进行的。
1935年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民族战争也是在以赛拉西一世皇帝为代表的的封建王公领导下进行的。至于撒哈拉 沙漠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处于“沉睡”状态。
——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 现代史卷》
师:与亚洲相比,非洲民族民主运动有何新特点?
生:(1)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
(2)群众基础广泛
(3)带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4)体现了国际援助与合作
(5)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师:概况
生:智利 左派及其他社会阶层成立反法西斯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工人反对外国资本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 卡德萨斯改革
师;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生:1.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2.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3.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
师:针对上述问题,卡斯纳斯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生:(1)农业:推行土地改革,打击封建大庄园主的势力,废除大地产制。
(2)工业(核心):实行以收回石油行业为主的国有化运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
(3)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总统一任制度,遏制军人势力。
(4)教育: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清除宗教教育,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
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师:一战后亚非拉掀起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意义
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各国各地区历史、民族和文化传统与时代潮流既相互冲击、又相互影响和结合,形成了建立民族国家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潮流。这个潮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已经成为世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流。它经过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浪潮汇流之后,奔腾不息,迂回前进,一浪高过一浪,发展成为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第三世界。
——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
生:1、广泛传播了民族自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等思想;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师: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生:地区:普遍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
性质:统一性和多样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范畴;有些国家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埃塞尔比亚抗意斗争)。
领导力量: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亚洲和非洲)。
参加者:广泛性。 参加斗争的主体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
时间: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
手段:多样性。有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目标:明确性。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影响:深远性。虽大多未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
小结:本节课重点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板书设计】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