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20-2021-2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完成1~2题。
1. 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
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地形与土壤 B. 地形与水源
C. 水源与植被 D. 气候与植被
2. 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 河谷地带
B. 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山麓洪积扇
D. 吐鲁番盆地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3~4题。
3.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莫霍界面以下
D. 古登堡界面以下
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下面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7~8题。
7. 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主要是
A. 减缓城市涝灾?????????? ? B. 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C. 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D. 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8. 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蒸腾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乙表示1464~1904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读图回答9~10题。
9. 下列地形单元中受到西路沙尘暴影响最大的是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内蒙古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0. 据图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C. 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 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
12.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13~14题。
13.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整体性特征
16.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降水较多 D. 距海较远
下图为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 勘察加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18.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2020年初,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蔓延,疫情覆盖面较广。读2020年1月某时段内,从武汉出发人流量统计图,完成19~20题。
19. 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安徽、湖南和
重庆的人口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安排 B. 生态移民
C. 地理位置 D. 文化水平
20.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 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21~22题。
21. 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
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 ②农民工年龄偏高
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2.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
A. 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B. 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C. 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 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随海拔变化统计。据此完成23~24题。
23. 据图推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资源
D. 土壤
24. 东非高原上1000—2000米处人口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地势较高,便于防御
B. 气候凉爽,利于排水
C. 开发历史悠久
D. 交通便利
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下表,完成25~26题。
25. 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26.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 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 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右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7~28题。
27. 2005~2010年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8.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 延缓了安徽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上海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贵州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北京的城市化水平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 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国土面积
C. 土壤肥力 D. 水资源数量
30. 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A. 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B. 草地开垦
C. 保护野生动植物
D. 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题~第32题题为必考题,每位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4题为选考题,其中,静仁班考生选答第34题,其余考生一律选答第33题,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31.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地地质构造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循环,图中B环节是_______________。(4分)
(3)在图中C环节的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___岩,这种地质作用属于________(内、 外力)作用。(6分)
(4)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请说明理由。(3分)
(5)N地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_,此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4分)
3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_地貌。(2 分)
(2)B图是________________地貌,由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往往形成于我国_____________地区。(3分)
(3)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________________地貌(地貌名称)的演化过程,图中石林是在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2分)
33.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 带,B 带,
C 带。(6分)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4?分)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2?分)
34. (静仁班做)下图为我国天山(42°N附近)北坡的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2分)
(1)据图推断,字母A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什么?(2分)
(2)图中自然带谱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何种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因素是什么?(?6?分)
(3)图中山地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主要成因。(4分)
兰州一中2020-2021-2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A A C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A B D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C A C B A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21分)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4分)
(2)海陆大循环 水汽输送(4分)
(3)岩浆岩 沉积岩 外力(6分)
(4)不适合(1分)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2分)
(5)冬季 温和多雨(4分)
32. (7分,每空1分)
(1)流水沉积 三角洲
(2)沙丘 风力堆积 西北
(3)喀斯特 流水侵蚀
33. (12分,每空2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3)温带季风
34. (12分)
(1)山地针叶林。 (2分)
(2)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和热量。(6分)
(3)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或远离海洋,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