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学习主题综合能力训练题
材料分析题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回答:(1)三年以来从哪一年算起?指什么时期?(2)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指什么时期?(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这次会议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从1946年算起;解放战争时期。(2)从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意义: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二: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1)“一化三改造”的内容是什么?(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你认为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写出其中的两条。
参考答案:(1)“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共同原因:缺乏社会建设的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3)文化大革命;原因是:毛泽东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标志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搞个人崇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切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等。
材料分析题三: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上半年,报纸上一天一颗“高产卫星”,开始是小麦,亩产2015斤 —《中华文摘1958年纪事》
材料三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分田到户。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1958年农村开始的什么运动?(2)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岗村的示范下,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改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两个省?(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较,哪两个历史事件从结果上看都实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标,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4)从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看,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何教训?
参考答案:(1)“大跃进”运动。(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和四川。(3)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4)要实事求是;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材料分析题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党的哪次会议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3)党的哪次会议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4)邓小平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核心。(2)党的十二大;主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1997年;党的十五大。
材料分析题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四次变革及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四次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不同的结果: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挫伤人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及影响。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政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从1953年——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起在农村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分析题七: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个城市?“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3)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1)毛泽东;遵义会议;(2)邓小平,深圳,指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材料分析题八: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各是什么地区 20世纪90年代这两个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现实意义 (2)图中C、D分别是什么地区 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从这一系列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A香港,B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恢复对这两个地区行使主权),意义: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使香港、澳门进入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C:深圳 D:汕头;国家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3)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分析题九: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① 图② 图③
(1)依次说出图①、图②、图③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他们的事迹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2)这几位人物分别被誉为什么?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1)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邓稼先完成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焦裕禄了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他们的事迹出现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2)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精神: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材料分析题十: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天 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新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3)图二、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 图二中军队的名称叫什么 是由谁指挥的 图三中正在签字的是谁 你认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对胜利者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重大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感想: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落后就要挨打。(3)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克拉克。胜负关键: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支持。影响: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材料分析题十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二:“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而扫光。”请回答:(1)上述材料均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2)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3)材料一是为纪念四五运动而写,你认为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的“鬼”和“豺狼”指谁?“雄杰”又指谁?“自比则天武后”的是谁? “四人帮”是什么时间覆灭的?其覆灭有何重大意义?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参考答案:(1)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性质:由毛泽东发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的内乱。结束的标志是:“四人帮”被粉碎。严重后果:“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②国民经济遭遇到严重破坏。教训: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搞个人崇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制定政策要注意:制定政策一定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性质:革命运动。“四人帮”;周恩来。江青。1976年10月;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制造了“刘少奇冤案”。
材料分析题十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图三 图四
材料二:“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公尺小高炉。
材料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的探索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2)根据图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想想标志着“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二想想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出现的严重的失误什么?它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分别表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想想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出现的严重的失误又是什么?“人人进入新乐园” 中“新乐园”指什么?其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成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2)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大跃进运动,表现:“浮夸风”和“全民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新乐园”指加入人民公社,结果: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十三:“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应当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一系列重大会议上推出了诸多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请回答:(1)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是谁,提出的时间是何时?(2)简述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4)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1)邓小平,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提出。(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邓小平理论。
材料分析题十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党的哪次会议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3)党的哪次会议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4)邓小平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核心。(2)党的十二大;主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1997年;党的十五大。
材料分析题十五: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图2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图3“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图4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想想当时为了达到农业高产超产而出现的普遍现象是什么?(3)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想想全国“包干到户”的典型是哪个省的哪个地方?另一种“包产到组”的典型又是哪个省?( 4) 以史为鉴,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和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1)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亦可。(2)浮夸风。(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四川省。(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B
D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