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9 14: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A.巢居的盛行 B.铁器的普及 C.城市的出现 D.聚落的发展
2.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3.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4.“高铁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的故事正在上演。历史上交通运输建设见证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清末保路运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B.蒸汽机的发明促进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D.秦朝修建“驰道”(或直道),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5.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经开通
C.英国成为了海上强国、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发展而发展
6.古代监狱人员密集,环境恶劣,疫病频发。对此北宋景德三年,宋真宗下令“除杀人者论如律”,“每岁暑热”则“杂犯死罪降流,流、徒递降,杖、笞释之”并亲自监督官员对该项诏令的实施情况,自此夏季释放犯人便成为定制。这表明
A.北宋对杀人犯处罚严苛 B.北宋政府重视疫病防控
C.北宋重文轻武,刑罚宽松 D.北宋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D.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8.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加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9.“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 B.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C.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 D.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
10.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开始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大旗 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两大阶级
1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C.古代战争的目的 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
12.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13.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
B.英国学者通过《摩诃婆罗多》破解了楔形文字
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夏史可信
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
14.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国建立,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就此产生。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就产生了9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由于生存空间狭小、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巴勒斯坦难民只能依赖联合国难民署和近东救济工程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500万难民等待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援助。据此推知,中东难民危机
A.推动国际难民救助体系完善 B.导致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家园
C.致使联合国财政不堪重负 D.增加社会及经济上的危机风险
15.有学者曾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言论表明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城市的特点。(6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解放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据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等
(3)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管理取得的突出成就,(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1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6分)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
(3)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18.(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
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
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
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4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東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2分)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2分)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3分)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6分)
天津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D A C B A 6~10 B A C D C
11~15 B C A D D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18分)
(1)趋势:由政治、军事需要而兴建到经济功能增强。 (2分)
原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位于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长。 (任意两点4分)
(2)特点: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推动城市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存在大量 工人阶级;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 (任意3点6分)
(3)成就: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的健康卫生状况有明显改善。 (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集中统一领导;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任意两点4分)
17.(20分)
(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崇 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任意4点4分)
(2)特点:①渐近性(均经历较长时间演变)②本土化(吸收中国元素)③阶段性(以明 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或分别说明④广泛性(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⑤借助宗教 思想⑥冲突融合并存。 (任意3点6分)
影响:①冲击中国传统社会。②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⑤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⑥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任意3点6分)
影响:对亚洲:汉字、儒学、佛教、社会制度等对日、朝影响深远;东亚、东南亚 地区深受中国饮食、科技艺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2分)
对欧洲: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思想、史学、科技、文学等引起欧洲社会 上层热烈反响,茶、 丝绸、瓷器、中式园林和建筑等成为欧洲社会风尚。 (2分)
18.(17分)
(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 (任意2点4分)。
(2)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
(任意两点2分)
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任意两点2分)
(3)特点: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 民趋势扩大;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 (任意3点3分)
影响: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 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 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点。 (任意3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