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件(20张)-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件(20张)-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21: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2.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情感。
3.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一、朗读诗歌,找出文中第一人称相关语段,并概括作者在这几节里的心境。
第2节——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感激)
第3节——今天看到了雪我想起了你。
第6节——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第12节——我敬你,爱你!
反复
1.阅读第6节思考:艾青的生父母家什么样?和大堰河的家比?到了自己家为什么反而感到忸怩?
对比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大叶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1933年1月他23岁,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自此转而从事诗歌创作。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阅读4、7节思考:
①诗人通过回忆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②摄取了大堰河哪些劳作场景?她的态度怎样?
③诗人摄取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第7节劳作场景: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粮食
态度:含着笑
第4节:生活场景:搭好灶火,拍去炭灰,尝到饭煮熟,放酱碗,补好破衣服,包好柴刀砍伤的手,掐死衬衣上的虱子,拿起鸡蛋
一贯动作:抱在怀里,抚摸我。
细节
排比
作用:
1、描写了大堰河的具体劳作情景。
2、表现了大堰河
的勤劳、淳朴和善良,以及对我有着深沉而无私的爱。
3.阅读第9-11节思考:大堰河辛劳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社会世道,
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二、总结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1.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2.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3.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4.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5.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
三、再读文章思考:《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是呈现给大堰河一个人的吗?
明确:
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
呈给千千万万如大堰河般的母亲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
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
表达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艺术特色
诗人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1)对比手法。第四节同第六节中,两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对待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2)反复、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3)呼告手法。诗歌的结尾,作者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体现,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情。
自由讨论: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用“紫色”来表达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为紫色的灵魂。
积累探究
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紫气”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其中“紫台”就是皇宫;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
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辞海》“紫衣”词条注:“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杜预注:‘紫衣,君服’。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