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十二《高山仰止》课件(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十二《高山仰止》课件(4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21:37: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仰”是慕仰;
“景行”是“大路”(行háng,道路)
或“景行”是“明行” (行xíng),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行”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气助词。
全诗写的是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
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抬头仰望高高山,快快奔行在大道。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本篇主要是讲什么的?
孔子眼中的弟子和弟子眼中的孔子
高山仰止
孔夫子和弟子们的趣味段子
子路 颜渊
子贡 伯牛 子游
闵子骞 冉有
其他:弟子总画像
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
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本课的具体内容

1、孔子和子路第2-6章
(11.13,7.11,11.15,5.7,6.28)
2、孔子和颜渊第7-8章(11.9,11.10)
3、孔子和伯牛第9章(6.10)
4、孔子和子游第10章(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第1章(5.22)

1、颜渊对孔子第11章(9.11)
2、子贡对孔子第12-13章(19.23,19.24)
1
2
3
4
5
1
2
我喜欢(不喜欢)
因为子路是 的人。
如果你是子路的同学,
你喜欢这样的同学吗?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伉(gāng?):刚
豭(jiā):公猪。
陵:通“凌”。
( 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陵暴,凶暴;欺压虐待。)
找出文中描写子路的章节
11.13(第2章)
7.11(第3章)
11.15(第4章)
5.7(第5章)
6.28(第6章)
1、字词
2、本章体现了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同时孔子又是如何对待子路的。
为何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不能善终,是因为子路非常刚强,但有勇无谋。
孔子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话里是老师深深的担心忧虑和牵挂。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11.13 (第2章)
闵子恃侧,訚訚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yín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最后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君子死,冠不免
(前542—前480)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不倦。” 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子路有管理千乘之国的兵役。
在争强好胜、有勇无谋、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打击让他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即适时导之,委婉告之。
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
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暴虎冯河:
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无船而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
惧,遇事谨慎。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
孔子对子路有怎样的态度?
对其学而未精,批评加惋惜感叹,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当其遭遇不敬,表扬其成绩,让他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读孔子的话,你有何启示?
得意忘形,有勇无谋,一事无成
通过自嘲来爱惜学生,压其威风。
思考:孔子一下说“乘桴浮于海”跟随他的人是子路,一下子又说不想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以抑其勇而教之
思考:孔子前面说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这里弹,后面又说子路弹瑟的水平已经登堂了,前后统一吗?
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为何不高兴?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他认为“见南子”不符合礼节。这是他知礼懂礼的体现。他为人率直,对不当言行直言不讳,敢于批评与反驳。
孔子有何举动?从中体现出怎样的师生关系?
发誓——尊重
没有距离、真正的平等民主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子路性格刚强自信,为人直率,有勇无谋,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如何看出孔子对子路的爱?
子路   
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学而未精 
遭遇不敬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懂礼知礼      
刚强自信              
孔子   
担心忧虑牵挂11.13         
循循善诱,委婉告之7.11
批评不足,惋惜感叹
表扬成绩,树立信心11.15
压其威风5.7
尊重6.28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生和死是非常重要的展现礼乐的一个时刻,那么,在颜回死的时候,孔子有什么表现?
天丧我
哭之恸
对颜回之死:
悲痛欲绝
催人泪下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应该有所节制,悲哀而不过分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但是在这里,孔子却 “哭之恸”,这又是为什么呢? 颜渊何以能得夫子如斯之叹?
(1)“天丧我”、“哭之恸”
痛惜,对颜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与”:
因其心态而惺惺相惜,欣赏安慰。爱惜,赏识。
在孔子心中,颜回是贴心的:他不仅好学,而且善学;不仅有仁德的理想,而且在生活中能够长期的实践仁德,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能够在其他人对孔子之道产生怀疑的时候,仍旧坚信孔子的学说,不愧为孔子的知音——这样的颜回在七十二贤人中首屈一指,这样的颜回也让孔子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这样贴心贤能的、能够准确解释自己学说的颜回却是早逝的,孔子又如何不悲痛呢?故而孔子甚至发出了“有恸乎?”的感慨,认为自己这种哀痛放在颜回身上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孔子眼中心中的颜回:
伯牙焚琴为子期,孔子垂泪因颜回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循循善诱、善于引导的老师
2、学问、道德、修养高不可攀的老师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和颜回从德行上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师生和乐相知的画面,具体表现为:
孔子爱颜回,
颜回敬孔子。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段话如何表现孔子对伯牛的爱?
对伯牛患疾完全是痛苦无奈的心理,表现了对学生的爱惜与鼓励。
(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段话如何表现孔子对子游的爱?
对子游礼治武城表示由衷赞美。
第1章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这段话如何表现孔子对所有学生的爱?
孔子并非对某一个特定的学生爱,而是爱他所有的学生。
因弟子志向高远斐然成章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弟子狂放不羁、尚不知“约之以礼”而牵肠挂肚。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称为什么?
颜渊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那么子贡心里是如何评论孔子的呢?
门墙
宫墙之喻——比喻孔子学说的高深,说明自己不如老师(孔子)
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术。
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实为坚决。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在这段话中,孔子又是如何评论孔子的?
运用丘陵和日月的对比,表现了孔子的学问道德之高深,同时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敬。说明毁谤仲尼只不过是自不量力。
孔子对学生在一个“ ”字。
是爱, 亦是爱; 是爱, 亦是爱……
孔子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
孔子,真是一位爱的艺术家!
学生对孔子在一个“ ”字。
是敬, 是敬, 亦是敬……
在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高山,是日月……

阅读小结


器重
批评

好学
辩护
批评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
理解并积累成语
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
子路性格直爽、率直,说话、做事前往往缺乏细致思考,好说大话,如《侍坐章》中的回答。
有时甚至分不清好坏,为人利用,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参与季氏的攻打颛臾。有时说话也缺乏分寸,如13·3章中说孔子“名分”之说“迂”,使得孔子也发火,说他“野”(粗鲁)。但有时也很知礼,如18·7章中遇见丈人问路时“拱而立”等。
由于《论语》中通过多角度地展示子路的为人,或通过孔子、或通过其他学生来看子路,而且在刻画他的言语及行为时,极有个性色彩,白描传神,如回答孔子提问时“率尔对曰”(《侍坐章》)。所以,子路形象较为丰满生动。
三、《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这种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这些叠句使得人物说话的感情显露出来,由于《论语》是语录体,对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极少,所以人物的语言尤显重要,而叠句将人物或喜或忧、或感慨或赞叹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言语中看到人物神情毕现。
四、古人有名有字。
名与字意义上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
如颜回,字子渊。
《说文》:“渊,回水也。”(回,旋转)同义。
曾点,字子皙。
《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反义。
冉求,字子有。“有”是“求”的结果。
有些名字看不出联系,是因为字义变化的缘故。
有时字前加伯(孟)仲叔季表排行,或加“子”、“公”等表示尊敬字眼;后面加“甫”、“父”等表示性别,表示排行或尊称的字眼也可放在后面。
根据以上介绍,适当借助工具书,对下列人名和字关系作一说明。
宰予,字子我??
?“子”,男子尊称。“我”即“予”。
同义
樊须,字子迟??
?“子”,同上。“须”有“等待”之义项,“迟”所以需等待。
同义
仲由,字子路。
?“子”同上。“路”(道路)是人必“由”(经过、经由)之处。
相关
孔鲤,字伯鱼。
?“伯”,排行老大。“鲤”属于鱼类。
相关
韩愈,字退之。
“愈”(同“逾”),前进。与“退之”相对。
意义相反。
欧阳修,字永叔。
??“修”与“永”同义,长。“叔”是排行。
同义
苏轼,字子瞻。?
??“轼”,车上横木,供人扶着远望(瞻),“登轼而望”(《左传》)。
相关
苏辙,字子由。??
?“辙”,车轮经过(“由”)的痕迹。
相关
端木赐,字子贡
?“子”,同上。“端木”是双姓。“赐”(赏赐)与“贡”(进贡)反义。
杜甫,字子美。
?“子”,男子。美,美(男子),与“甫”(男子)同义。
白居易,字乐天。
“居易”即生活随意,“乐天”,即乐天知命,表示生活态度。相关。
柳宗元,字子厚。
??“宗元”,本原,元气。“厚”,指本原、元气充沛、深厚。同义。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9.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反的一项是(??▲??)
???A.晏殊,字同叔??????? 韩愈,字退之
???B.班固,字孟坚??????? 孟郊,字东野
???C.周瑜,字公瑾??????? 张衡,字平子
???D.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9.答案:A
解析:A  殊-同   愈(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