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苗岭的早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苗岭的早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09 11:1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苗岭的早晨 课型 欣赏
学校
姓名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 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叫,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在尽情欢唱。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乐段组成。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
随后第二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伴奏之后,第三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随后,这个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犹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戛然而止。接着,音乐又转入自由的散板,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听唱法,律动法,探究法学习使学生熟记乐曲各主题旋律。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律动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够分辨乐曲结构,并准确表演和演唱歌曲不同主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
三、初步欣赏
四、分段欣赏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图片(口笛、小提琴),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听辩音色。
2.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师:它们的音色很相似。
3.教师简要介绍:口笛的创始人俞逊发创编了一首表现苗族人民生活,赞美家乡的音乐──《苗岭的早晨》。
1975年,小提琴演奏家陈钢根据他的创作编成了小提琴独奏曲。他发挥了小提琴音色的特点,使得这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大放异彩。
?
教师介绍苗族的居住环境(文本)及、服饰(文本)、乐器(图片)并出示相关图片。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小提琴演奏的表现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
2.师:你们听到音乐中出现过几种情绪?生:有两种,欢快的和抒情的。
?
3.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段,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到欢快的情绪时,你用一种颜色或图形表示,听到抒情的情绪时,你用另一种颜色和图形表示。(学生自带画笔老师发纸。)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用色彩区分乐段,这种方式很受学生喜欢,适用于低年级,符合他们年龄特点。)
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其中,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看谱例听老师哼唱一下旋律。学生随琴哼唱曲调,感受苗族音调。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
师:?接着音乐有什么变化?
生:好像还有小鸟叫。
师:音乐表现了什么?
生:竹楼、山寨,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地欢唱。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师:与第一乐段有什么关联?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音乐速度快了,情绪欢快、旋律跳跃与前面形成对比。
师:?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苗族舞蹈视频,并指导学生学几个动作。学生随音乐跳舞,表现音乐。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三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哪段音乐的再现?
?生:第一段
师:音乐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教师引领学生逐段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高等)的变化及在音乐中表现力。
?2.再听乐曲: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结合画面完整欣赏作品。
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还通过小提琴和口笛两件乐器音色的对比,直观感受了口笛的音色。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学生聆听思考乐器音色



学生带着感情和对乐曲的理解去聆听乐曲
学生听辨音乐要素
学生聆听根据自己判断划分乐段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对比不同乐段音乐要素的不同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想象
引导学生了解再现乐段含义
完整聆听乐曲加深记忆
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
集中孩子注意力引入主题
学生了解乐曲创作背景
使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风俗特点
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增强学生音乐与美术,视觉和听觉相融合

分析乐曲
板书及课件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