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学生可能对戏剧语言把握不够到位,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另外,剧中人物周朴园的身份地位可能会对学生构成阅读障碍,因此,教师需要尽量让学生进入剧情,了解时代特点以及曹禺的创作宗旨。
学习内容分析:因为第一课时已对戏剧知识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这对本课时的人物形象分析做了较好的铺垫;另外,通过本课时人物形象方法的探究,也为下一课时其他人物形象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通过学生才艺展示、课堂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从探究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学会解读社会,解读人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辩论、风采展示。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我想说,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板书题目、作者之后:
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首先,请同学们谈谈除初读作品后,你眼中的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师:
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三、教学过程?:
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黑格尔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由两名同学进行情景剧表演,完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部分对话。此处预设为精彩之处,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
3、以下过渡到四个情境,具体探究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情境一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
?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学生畅谈。
过渡到情境二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周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周对鲁是否具有真感情?(讨论;此处预设应为精彩环节,可以展示学生的风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了,请看
过渡到情境三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3)、探究舞台说明?
(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讨论)
过渡到情境四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
(同学讨论后可能达成共识)(1)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心狠手辣的性格。?
(2)周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
教师点拨:“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同学们看两句话:?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作者显然是从“人”的角度去认识周朴园的,同学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有政治的、有社会的、有经济的、有联系实际的、也有从人的角度;有浅的,也有深的,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周朴园。如果把同学们的认识和作者的认识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那么,认识周朴园有什么意义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点拨: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是悲剧的一种。但是,即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成就新的悲剧。如果周朴园选择了侍萍,他们顶着家庭的压力走在一起,能幸福吗?我想也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不会发生冲突,不会产生悲剧。
4、课堂小结:?
问题不在于谁制造了悲剧,而在于认识到悲剧无处不在、人生的不完满,这或许是讨论周朴园形象的意义吧。?
认识周朴园形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在利益社会中,当人的情感遭遇理智时,人若不愿失去现实利益,就只能付出情感作为代价。
人的生存困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用语言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打造新自我。
教学流程图:激情入境——学生畅谈初读感受——学生课堂才艺展示 (情景剧表演)——分四个情境分析、解读周朴园(课堂辩论)——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闪光点在于:以学生为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积极参与、热情配合、兴趣浓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在执教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如四个情境之间的过渡方面,逻辑欠缺,今后力争在这方面加强完善。
本课创新点:学生在探讨中积极活跃,做到了发散思维,也呈现出很多新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