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9 10: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学生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经验存在差异。在上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课中要逆向思维来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三个游戏:告知抓出和剩下的糖数,猜出原来的;告知抓出的和只告知剩下的,不能确定原来的糖数,这样学生就建构了一个经验:要想知道原来有多少,就必须知道拿出来的和剩下来的。教学新课时,让学生猜一猜原来树上可能有几个桃子,运用学生刚刚建构的经验,学生在猜测中发挥了主动性,使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原来树上的桃子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猴摘下来的,一部分是树上还剩下的。把难点一一分散,学生在此基础上说一说、算一算,比较容易掌握。“想想做做”中提供的多层次的练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关键词】:
游戏 原来 剩下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盒子一个,糖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 ?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一:(准备15粒糖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①、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
②、生抓出多少粒糖,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多少粒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粒糖吗?
③、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④、小结:把抓出来的和剩下来的合起来就是盒子里原来放进去的糖。
3、师生活动二:(准备16粒糖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①、师:继续来抓礼物。
②、生抓出多少粒糖,师不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多少粒糖。
③、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吗?肯定吗?为什么不能肯定呢?
④、小结:要想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不仅要知道抓出了多少粒糖,还要知道盒子里剩了多少粒糖。
⑤、告知学生盒子里有多少粒糖,然后让学生说出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
⑥、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4、师生活动三:(准备14粒糖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①、师:还想玩吗?
②、生抓出糖之后,不告诉别的小朋友抓出多少粒糖,师告知大家里面还剩多少粒糖
③、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吗?肯定吗?为什么不能肯定呢?
④、小结:要想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知道抓出来的。
⑤、让那个学生说出自己抓了几粒糖,然后让其他学生说盒子里原来有多少粒糖。
⑥、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5、小结:要想知道原来有多少粒糖我们必须知道抓出来的,和剩下的才能才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三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了解要想知道原来有多少,就必须知道拿走的和剩下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㈠、猜一猜:(出示情境图)
1、师:有两只小猴子看见大家这么厉害,准备采些桃子来奖励给你们,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采了23个(不出示树上还剩几个桃子),你们能猜出原来有几个桃子么?
2、学生猜,并说说为什么不能猜出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
3、交流小结:能不能很确定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为什么不能确定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还要知道什么才能知道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
㈡、算一算:
1、出示树上剩下的5个桃子
2、师问:现在你能知道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了吗?
3、让学生列算式。
4、交流: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确把采下来的桃子加上树上剩下来的桃子,就可以知道原来的桃子。
㈢、理解算式:
1、23、5、28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教学单位名称:
师:28是指树上原来有28个桃子,为了让别人更能清楚地了解28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般都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并用小括号保护起来。
3、23+5=28(个)表示什么意思?
㈣、教学口答:
1、现在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了么?
2、师:别人问了我们问题之后,我们一般要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样才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吗?
3、学生一起口答。
㈤、总结揭题:
1、刚才我们在求树上原来多少个桃子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揭题:把剩下的和去掉的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了在游戏中的经验,因此在理解例题时会简单一些,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算式的意义上,通过理解算式来更好的理解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师:大家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想象做做”第1题
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我读文字,图上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并让学生口头回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看图,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列式计算,订正,指名口答。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这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4、问:这4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设计练习时,我“由扶到放”,既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 、拓展训练,发展思维
1、你想怎么填,你会怎么算,请你列出算式。
(1)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 ,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你想怎么填? 为什么?
(2) ,图书馆还剩33本书,原来有多少本书?
师:你想怎么填?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五 、总结评价,梳理知识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