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10: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紫藤萝瀑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生能够通过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紫藤萝瀑布》 ,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教学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显重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为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四、老师课前准备:一副有关紫藤萝的国画。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质疑讨论法 朗读赏析法
六、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ppt 、《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及插入的音乐文件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运用多媒体手段,投射紫藤萝花的画面。
学生口头描摹其形、色。
(二)介绍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于河南书香之家。其父冯友兰,是一代哲学宗师。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文革结束后,当生活再次萌动希望之时,作者的小弟却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非常悲痛和郁闷,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3、情随花变,作者藉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
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诵读、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
(四)、品读赏析,感悟生命
1、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
2、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
3、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诵读、品析。
4、课文中找原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5、自由诵读,讨论
6、学生齐读主旨段 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品味探究,感悟写作特点。
1、对学生进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导。
品味句子指导:从修辞手法、句子所写内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
2、再抽学生起来回答,老师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核心问题。
A、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B、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这几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六、拓展延伸 、写法指导。 老师分析本篇文章的写法,并给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知识的运用.
七、课堂小结 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八、作业
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散文。
板书设计
课题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看花 生命的美好
忆花 生命的顽强、
悟花 生命的永恒
教学反思
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课的写作之闰,感受画面之美,在发问时,教师始终采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利用课件中的几个小动画:如“智慧之花”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问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飞舞的小蝴蝶”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到本节课活动中去。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生能够通过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紫藤萝瀑布》 ,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教学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显重要。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学可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
3、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为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3、教学突破
?? 本文在描写紫藤萝花时运用了独特的写景技巧和精妙的修辞手法。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4教师准备
(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2).对名画《紫藤萝瀑布》的相关资料应有所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质疑讨论法 朗读赏析法
六、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ppt 、《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及插入的音乐文件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运用多媒体手段,投射紫藤萝花的画面。 学生口头描摹其形、色。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介绍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于河南书香之家。其父冯友兰,是一代哲学宗师。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文革结束后,当生活再次萌动希望之时,作者的小弟却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非常悲痛和郁闷,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使学生对作者有所熟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3、.情随花变,作者藉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
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诵读、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
三、品读赏析,感悟生命 (一)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
(二)1、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1、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诵读、品析。
2、课文中找原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1、自由诵读,讨论
2、学生齐读主旨段 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品味探究,感悟写作特点。 1、对学生进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导。
品味句子指导:从修辞手法、句子所写内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
2、再抽学生起来回答,老师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核心问题。
A、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B、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这几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
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再抽学生起来回答 品味美句美段的写作特点。特点 特级特点俄
五、课堂检测 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生进行练一练 检测知识的掌握
六、拓展延伸 、写法指导。 老师分析本篇文章的写法,并给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知识的运用.
七、课堂小结 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八、作业
板书设计
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散文。
课题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看花

忆花 生命的美好
顽强、永恒
悟花
教学反思
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课的写作之闰,感受画面之美,在发问时,教师始终采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利用课件中的几个小动画:如“智慧之花”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问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飞舞的小蝴蝶”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到本节课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