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时间的脚印》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12: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导入新课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难点)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学习任务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课题解释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含义: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意思相近有“矢志不移”“地老天荒”等
shí
zhuó

cāo
jūn
wéi
páo

xiē
dǐnɡ

字词学习
多音字

湖泊
停泊



乌龟
龟裂
龟兹
jūn
guī
qiū
形近字

shuò

沙砾
闪烁
栎木
渗入
玉米糁
掺和
shèn
chān
shēn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共31段)。
2、文中有许多独立成段的句子,找一找并思考它的作用。

3、在书上标记说明方法并思考其作用。

整体感知
5、7、11、13、18、22、24、27
文中有许多独立成段的句子,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同步》37页“课堂导学”第1题)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提出问题,引出读者的思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说明岩石可以保存历史痕迹;启下,引出下文岩石保存历史痕迹的其它方式。
3.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说明化石中保存了历史的痕迹;启下,引出下文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第一部分:(1—4)引出岩石可以记录时间的。
第二部分:(5—29)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揭示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1.介绍故宫“铜壶滴漏” 是否偏离主旨?
(1)没有偏离主题,①这是一种做铺垫的写法,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如此奇异的,那么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会更奇妙,更具内涵。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偏离主题,删掉后第三段和第五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衔接更自然更紧凑。
提示一:读第1—4段。
提示二:这一段是插说,可以辩证地看待问题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7—18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雨、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破坏。
山崖裂缝—
崩落
(碎石,沙砾,泥土)—
旅行—
沉淀—
重压形成新的岩石
精读细研

?
精读细研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一:读第19—21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方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
精读细研
4.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一:读第22—26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
精读细研
5.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引出岩石可以记录时间(1—4)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30—31)
时间的脚印
逻辑顺序
板书设计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5—21)
岩石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22—29)
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5—29)
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1.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如法布尔的《蝉》介绍了蝉卵孵化成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常采用的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就采用了逻辑顺序。
深入探究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
1.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的《时间伯伯》
引用高士其的诗句,把时间拟人化,既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内容:时间的脚印;又照应题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同步》38页“课堂导学”第2题 )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3.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打比方,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说明方法
5.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兰新铁路时人们炸山头为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4.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
举例子、列数字,以三叶虫化石为例,具体有力地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准确说明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的时间之长。
说明方法
品味语言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大约”表估计,准确说明1米厚岩石的形成时间是估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
3.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宝库。
“常常”表经常,通过说明石头的颜色来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的概率很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有可能”表不确定,通过对石头的熟悉和研究,可以了解地下宝库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很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准确性
(《同步》38页“课堂导学”第3题 )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阳光炙烤着它,霜雪冷冻着它……
“攻击”表进攻,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阳光、霜雪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跑”“旅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岩石以人的动作,写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使文章生动有趣。
3.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狂风、洪水、冰河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威力势不可当。
生动性
多处使用修辞手法,一是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亲切有味;二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怎样记录时间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由此你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课堂小结
科普文章
拓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俗语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
课后作业
1、完成第七课“课后提升”
2、默写古诗(八年级下册古诗默写1)36-53句
3、推荐阅读:林清玄的《跟时间赛跑》
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