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
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2.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下列各选项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
4.如图为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 )
A.蜡烛燃烧更旺,像变更亮
B.竖直向上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C.像与镜间放一木板,仍能看到像
D.人向平面镜靠近,看到像的位置不变
5.小柯用一块长方体的玻璃砖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如图是他画的光路图,其中哪条光线是错误的( )
A.1
B.2
C.3
D.4
6.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7.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在B处放置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C.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8.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9.用如图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为了便于读数,EF上的标度大小顺序最合适的是( )
10.如图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通过眼球聚焦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人可能是老花眼
B.可用适当的凸透镜来矫正
C.物体通过眼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此情况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引起的
11.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使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如图所示。摄像机镜头的透镜组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则在无人机缓缓升空的拍摄过程中,( )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物距变大,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物距变小,像变小
12.如图所示,在一面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左侧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平面镜右侧表示镜中的像,将一颗棋子“馬”由图甲处移到乙处,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其移动的路径是( )
A.P→S
B.S→P
C.Q→R
D.R→Q
13.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14.如图所示,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5.如图所示为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若镜头焦距为f,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a<f
B.a<b
C.镜头是凹透镜
D.投影是放大的虚像
16.如图所示,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若要在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对着( )
A.正对A点
B.A点上方
C.A点下方
D.A点左侧
17.现在航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某学校使用小型无人机来拍摄校运会的盛况,如图所示,无人机底部的摄像机镜头的透镜组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那么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整个学校时,学校的像大致会成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8.小科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19.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实验可模拟眼球成像
C.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需远离透镜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D.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21.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MN右方的物质是________。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
2018年11月19日,观鸟爱好者在我市松阳县松阴溪观察到了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如图)。中华秋沙鸭的到来是对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作出努力的极大肯定。当中华秋沙鸭俯冲向水面时,它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随着它向下俯冲,距离水面越来越近,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2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的位置。
24.如图所示,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在夜间用手电筒照向水面时,发现在对面墙壁上形成圆形光斑。
(1)多个工作人员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这个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在墙壁发生了________。
(2)工作人员发现,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光斑比直接用手电筒照向墙壁得到的光斑要暗一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该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在平面镜中像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26.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
(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车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凸面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甲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________侧转向(填“左”或“右”)。
(3)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乙)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27.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8.小丽同学现就读于衢州市的某个学校,是一位乐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生。
(1)如图甲,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并保持不动。点燃酒精灯,加热激光传播路径下方的空气,发现墙面上的红色光点在晃动。这说明,受热后的空气是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介质。
(2)如图乙,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被固定在支架上)照射平面镜,经反射后在墙面上出现了一个红光点。用力按压桌面,可以看到墙上的红光点在晃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3)小丽完成上面两个实验后,步入阳光照射下的操场时刚好是正午时刻,此时她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如图甲、乙、丙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时的一组图片。
第29题图
图中O点为半圆形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实验过程中逐渐改变入射方向,同时记录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度数(“/”表示光线消失)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入射角
20°
25°
30°
35°
40°
50°
60°
反射角
20°
25°
30°
35°
40°
50°
60°
折射角
31°
39.3°
48.2°
59.3°
74.2°
/
/
(1)当入射角为55°时,在分界面MN上发生的现象遵循光的__________定律。
(2)小明同学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光从玻璃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只有入射角等于或大于50°时,折射光线才开始消失。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若同意,请说明理由;若不同意,请改进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丁所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当入射角为60°时,此时折射光线________(填“会”或“不会”)消失。作图:请在图中作出此时发生在分界面上的光现象。
第30题图
30.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1在A中所成像的位置,图中的A应选用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不管怎么移A后的橡皮泥2,也无法在A前看到橡皮泥2与经A所成的橡皮泥1的像完全重合,像总是比橡皮泥2高一些,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此实验是白天在朝南的窗台边的桌子上做,则橡皮泥1最好放在________边(填“南”或“北”)。
31.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普及科学用眼,预防各种眼科疾病,提高青少年眼健康水平,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小科希望通过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
(1)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一个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如图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________眼镜(填“近视”或“远视”)。小科这种情况,还可通过角膜塑形镜,改变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科的眼角膜应该呈现哪种形态?________。
(3)小科经过进一步的思考,觉得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于是利用以上装置,保持透镜的凸起程度不变,先后在透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此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水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2章 光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C 7.B 8.D 9.C 10.C 11.C 12.B 13.D 14.C 15.B 16.A 17.B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21.空气
22.反射 虚 不变
23.折射 乙
24.(1)漫反射 (2)光在水面进行反射时,有一部分光进行了折射
25.虚像 竖直向下
26.(1)惯性 (2)左 (3)大于两倍焦距
27.(1)较黑暗 (2)大小
28.(1)不均匀 (2)形状 (3)北
三、实验探究题
29.(1)反射 (2)不同意,在40°与50°之间,多测几组数据 (3)不会
30.薄玻璃板 玻璃板A没有放竖直,而是略向橡皮泥1倾 南
31.(1)缩小 (2)远视 C (3)控制变量唯一
(4)一支未点燃且大小相同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