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是晋朝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道旁李”指的是道路旁边李子树上的李子。道旁李子树上结满李子,别的孩子都争相去摘,七岁的王戎为什么不去呢?快读读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课文导入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五四制 四年级上
1. 认识“戎、诸”等生字,会写“戎、尝”等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他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
作者简介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琐事、言谈举止)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
知识链接
戎装 诸位 竞赛 唯一
róng
zhū
jìng
wéi
字词学习
戎
尝
诸
竞
唯
折
zhé
zhē
打折
折腾
答
dā
答应
dá
回答
他打折(zhé)出售了这批产品,折(zhē)腾了大半个月,最后还是折(shé)了本。
shé
折本
妈妈用行动回答(dá)了我:答(dā)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戎(戎装)
戒(警戒)
诸(诸位)
堵(堵塞)
竞(竞争)
竟(竟然)
学习文言文好方法
多朗读
看注释
理意思
说故事
朗读要求:
对照读音,自由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停顿得当。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第2课时
认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尝试翻译,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尝:曾经
诸:众
游:游玩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翻译:(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翻译: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取之,信然。
翻译:(大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信然:的确如此
其他孩子都去摘李子,王戎为什么不去?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子,一定是苦李子。
路边行人多,如果李子不苦,来往之人看见这样的李子,必定会摘来品尝,常来常往,树上李子就会越来越少。如今李子却压弯了树枝,过往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
聪明、有主见
遇事冷静分析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多动脑筋。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王戎不取道旁李》带给了你什么启示?
在小组里尝试复述故事
希望同学们能像王戎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文章结构
本文写的是年仅七岁的王戎能够根据情况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慧过人,也启发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主题归纳
一、看拼音,写词语。
pǐn chánɡ zhū wèi
( ) ( )
jìnɡ zhēnɡ wéi yī
( ) ( )
品尝
诸位
竞争
唯一
随堂练习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
A.品尝 B.曾经
(2)诸儿竞走取之( )
A.争着跑过去 B.一种运动
(3)取之,信然。( )
A.……的样子 B.如此,这样
B
A
?
?
?
?
?
B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先根据注释粗通大意,然后试着朗读,注意断句。
背诵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材习题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讲故事与理解课文大意有所不同,不仅要求能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能按一定顺序完整讲述。首先,可以参考注释、结合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述完整。其次,要把故事讲生动。可以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如,众孩童见到“李树多子折枝”,会有怎样的对话? 见王戎“不动”,又会怎样追问?王戎会想些什么?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借助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生动。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路边行人多,如果李子不苦,来往之人看见这样的李子,必定会摘来品尝,常来常往,树上李子就会越来越少。如今李子却压弯了树枝,过往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古文
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译文:许衡曾在一个大热天里路过河阳,口渴得很。路边有一棵梨树,过路的人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端坐在树下,安然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许衡说“: 不是自己种的梨树,随意摘取是不对的。”那人又说“: 世道这样乱,梨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说“: 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
拓展空间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下给父母讲一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