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8课 撕纸真有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8课 撕纸真有趣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5-09 11: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撕纸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从中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能巧妙运用纸材表现动物。
2.能力目的:利用纸材自由创作、自由探索表现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
3.情感目的: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加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感知、探索、表现动物的形态美。
2.自由、巧妙运用纸材,撕出有创意的动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展示)
1.看图片听声音,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如:小鸟、猴子、大象……)
2.看录像(播放: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很开心的画面,后来人类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动物们伤心地离开……)——想想说说
3.小手动动种棵小树(变成了美丽的森林,小动物回来了)
二.揭题授课
1.课件展示(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出现)交流讨论:这些美丽的(撕纸)动物是怎么做成的?——板书课题
2.讲解撕纸方法,知道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按照课本中的示范)
3.展示不同的撕纸动物(投影仪)教师上课前已做好的范画作品:有报纸撕成的动物,有彩纸撕成的动物,有旧挂历纸撕成的动物……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五.结束活动(戴上动物头饰,一起走进动物世界)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二.揭题
授课 三.学生创作 四.学生作品展示 五.结束活动
教师活动:一.1.看图片听声音(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2.看录像 (播放: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很开心的画面,后来人类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动物们伤心地离开……)
3.小手动动种棵小树(播放儿歌《种树》)
二.1.课件展示: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板书课题)
问:这些美丽的(撕纸)动物是怎么做成的?(交流讨论)
2.讲解撕纸方法,知道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边启发边示范其中一种)
3.展示不同的撕纸动物(投影仪)教师上课前已做好的范画作品:有报纸撕成的动物,有彩纸撕成的动物,有旧挂历纸撕成的动物……
三.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四: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作品及时展示表扬
五:温馨提示:保护好教室环境。戴上头饰(播放儿歌《找朋友》)
预设学生行为:一.1.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如:小鸟飞的样子;用手做做大象的长鼻子……)
2.想想说说(森林遭到破坏,动物们伤心离开了……现在我们种上小树,让动物们再回到美丽的大森林。)
3. 小手动动种棵小树(小组选一个同学把准备好的小树贴到黑板上)
二.1.学生欣赏美术课本里的各种纸撕成的动物外形
2.学生边看边想
3.学生观看教师带来的作品,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造型的乐趣
三.自由选择纸材创作(自由探索表现动物的方法)
四.1.作品完成的同学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2.作品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
五.戴上头饰,跟随音乐,找到自己的同类,一起走进森林(边学做动物的动作,边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一.1.直观形象的图片,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说特点,表演动物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但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又感受到动物的可爱。
2.了解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爱护动物。
3.亲手种树,让动物们有个美丽、舒适的家。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1.通过欣赏、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面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推论,自己去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直观教学,教师当堂示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3.通过观看美丽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渲染良好的创造氛围,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
四.让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学习。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