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1949—1952
知识目标
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志愿者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政府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历史问题特别时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认识到新中国有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
2.通过对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分析,明确认识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目的是保卫家园,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情感目标
学习老一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开拓精神
【单元特征】
本单元叙述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到抗美援朝的历史,时间从1949年9月到1953年7月,主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
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的起始部分,也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备考建议】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试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他省市的中考试题中涉及的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及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等知识点。2010年河北中考考查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原因。
2011年河北中考中可能涉及的有
1.由于这一阶段属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所以要注意这部分知识与前后知识的相关联系,尤其是土地改革。
2.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因此对相关的史实要足够重视。
课题 知 识 点 目标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
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第3课
土地革命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
【聚 焦 考 点】
框架梳理
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
准备:政协会议
成立:开国大典
巩固政权的斗争
抗美援朝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
土地改革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内)
(1950.10—1953.7)
(1950.6—1952底)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目的:为建立新中国做各方面准备
内容:1、通过《 》,起临时宪法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毛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 )为国旗;以《》为国歌;把北平改名( ),作为新中国首都;采用( )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 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 人物:阿沛阿旺晋美
经过:以军事攻势为先导(1950年10月解放昌都),政治谈判为途径,经济支援为后盾,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协议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同意(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各民族实现大团结,有利于巩固西南边防。
1. 上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把当时的情形描述一下。
【点击中考 例1】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放28响。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始。
2. 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数字54和28分别代表什么?
3. 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
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4代表当时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 ,28代表中国共产党建党后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28年的风雨历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点击中考 例3】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解放战争以来
五四运动以来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抗美援朝
背景: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第一段)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根本出发点: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
性质: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经过:1950年10月彭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精神
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独立和我国安全
2、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3、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消极影响)战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阻碍中国对外交往,台湾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胜利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鞠策和正确指挥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4、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战斗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经过: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 2、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 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结果: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等,还免除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建国后,中国农村经历的四次变革及每次变革带来的影响
1、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了土地主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7河北)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3分)
人物
主要事迹
共同意义
林则徐
左宗棠
收复新疆
黄继光
林则徐: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广东积极防御英军;(若答虎门销烟也可)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口。
共同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或维护了民族尊严。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4分)
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当局腐败等。
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土改中农民埋界桩 ②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③人民群众高举标语牌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图①中农民是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 》开展土地改革的。土地改革后,( )制度被消灭。(2分) (2)据图②,到1956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2分)
封建剥削或封建土地
农业
社会主义制度
(3)图③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 请简单说明理由。(2分)
(4)图④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写出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分)
不正确;(1分)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 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符合题意亦可)
包产到户;(1分)包干到户。(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詹天佑 ②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③ ④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1)据图①,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 。(4分)
京张铁路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 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 (2分)
(3)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③、图④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分)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1分)
上海;(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新式旗袍, (1分)中山装。(1分)
国民的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1分)(符合题意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成立:
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巩固:
土地改革运动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战争
梳理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知识巧归纳——标志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制度废除
总结
二、抗美援朝战争中三个主要人物:
1、彭德怀:
2、黄继光、邱少云:
联系近代史内容——百团大战
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和精神;注意与其他时期的英雄人物区分,
如:董存瑞。
点拨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