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割胜利果实了。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身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
)
A.
1366年
B.
1367年
C.
1368年
D.
1369年
2、下列人物,是明朝建立者的是(
)
A.
刘邦
B.
唐太宗
C.
朱元璋
D.
努尔哈赤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出自著名抗倭英雄(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4、明朝时期,郑和7下西洋,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有此壮举,究其根源为(
)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明朝科技发展原因的是
(
)
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②八股取士的实行
③社会生产力发提高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⑤科学家的努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6、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7、关于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以下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蒙古族建立
B.
建立者是皇太极
C.
最早的国号是金
D.
都城后来迁到北京
8、著名农民起义家李自成,大举起义,他率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
1628年
B.
1643年
C.
1644年
D.
1645年
9、郑成功,作为著名民族英雄,几百年来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究其原因是(
)
A.
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
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
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10、下列事件中,与清朝重新统一新疆有关的是(
)
A.
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推崇儒家学说营建孔庙
D.
设置乌理雅苏台将军
11、曾经的“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的是(
)
A.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12、关于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3、内阁大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乾隆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严格控制知识分子
B.
摧残思想和文化
C.
调整政策的需要
D.
加强封建专制
14、清朝采取了比以往更加严厉的措施来强化君权。这一措施是指
(
)
A.
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
设置理藩院
D.
设立军机处
15、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兴衰历程来揭示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的是( )
A.
《窦娥冤》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上图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清)顾炎武《日知录》
(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
(2)阅读材料好,这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二 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永乐三年”是哪一年?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原因。
18、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问题。
【图片搜集】
【史实整理】
(1)仔细观察图1和图2,说出这两支船队的主要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2)仔细观察图3,结合所学回答: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
【情感体验】
(3)以史说今: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分析说明对我们今天有哪些的启示。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民谣
材料四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
——《盼闯王》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分析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对比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联系?
(3)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其反映了怎样的情况?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仔细观察图1邮票,它所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请问: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
(2)仔细观察图2,你知道它所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3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A
6、B
7、A
8、C
9、B
10、B
11、A
12、C
13、D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锦衣卫。
(2)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7、(1)1405年。
(2)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宋代以来我国造船业发达;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任意两点即可)
18、(1)戚继光;郑和。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又南下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共同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7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政策。
(3)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昌盛。(言之有理即可)
19、(1)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
20、(1)《三国演义》。
(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
(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玄奘取经。
(4)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