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4 20: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第7课 最后一课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惩罚(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
B.征发( fā) 懊悔(ào) 祈祷(dǎo)
C.宛转(zhuàn) 纵身(zòng) 干脆(chuì)
D.皱边( zhòu) 督学(dū) 奴隶(1ì)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紫腾 宛转 操练 忠诚 责备
B.礼服 绉边 领结 磨损 口齿
C.摇晃 督学 视查 穿戴 钓鱼
D.晴朗 赚钱 宁可 纵身 戒尺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地说:“快坐好……”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____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3)天气那么______,那么晴朗!
A.柔和 暖和 温和 B.暖和 柔和 温和
C.温和 暖和 柔和 D.温和 柔和 暖和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B.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C.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责备:批评指责。
D.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声气阻塞。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C.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D.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6.填空。
《最后一课》体裁是_________,写于1873年,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作品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对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及对主题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弗郎士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展现的。
B.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说是通过他上最后一课的言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的。
C.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只是一个陪衬,起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
D.他们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①_________一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②__________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8.选词填空。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①______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②__________讲解过”一句中①、②处分别应填 ( )
A.专心 B.细心
C.用心 D.耐心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喻__________,“钥匙”比喻___________;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是因为 ( )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
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先生今天讲得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今天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1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安排韩麦尔先生以写“法兰西万岁”结束最后一课,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 ①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已都是 ② ,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叉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
哲学象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A ;同样,要想让灵魂洁净,唯一的方法就是B去占领它。
14.第一自然段的横线处省略了两个成语,请依据文义和下面的注释,把相应的成语概括出来,写在注释后的括号内。
①比喻人的学问渊博,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 )
②指学识渊博的人。 ( )
15.从下面的选项中,为末段横线处各选一个确切的答案,并将文字工整地写在方格内。
选择:斩草除根 种上庄稼 用行动 用美德
A处选 B处选
16.根据文段内容回答。
(1)“原来相聚的地方”为何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家为何始终未来赴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答:对于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
(1)弟子们的回答及方法为什么都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根据文义怎样回答才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点拨】“转”应读zhuǎn,“脆”应读cuì
2.D 【点拨】A.腾——藤B.绉——皱C.查——察
3.D 【点拨】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同义词。
4.A 【点拨】“宛转”应为“(歌声、鸣声等)悠扬动听”。
5.D【点拨】A项是拟人;B项是反问;C项是比喻。
6.小说法都德 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7.D【点拨】从课文内容可知,两人均为主人公,因此其余三项是错误的。
8.BD
9.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法国语言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0.因为他对祖国语言无比热爱。
11.D
12.心理“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13.一是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二是引起读者的共鸣,号召法兰西人民共同努力,争取祖国的胜利。
14.①满腹经纶②饱学之士
15.A处:种上庄稼B处:用美德16.(1)哲学家为了教导弟子们,用一年的时间,把这片荒地开垦成农田并种上庄稼。
(2)哲学家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弟子们做了回答,所以他不必亲赴其地做口头回答r。
17.(1)弟子们的回答及方法都只抓住了表面现象,都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荒草地变成良田,并种上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