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第10课 木兰诗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鞍鞯( jiān) 军帖(tiē) 机杼(shū)
B.赏赐(ǔì) 辔头(pèi) 阿姊(zǐ)
C.可汗( hán) 胡骑(jì) 戎机(róng)
D.金柝( tuò) 云鬓(bìn) 红妆(zhuāng)
2,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愿为市鞍马(市:买)
B.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C.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
D.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4.用原文内容填空。
(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
6.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术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8.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富于形象性。《木兰诗》虽然篇幅短小,不过400字,却记叙了木兰从军12年的事情,而且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气韵流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翻译画线句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组“不闻……但闻……”写出了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②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木兰作为一代巾帼英雄已名垂千古,除她之外,你还能再列举一两个巾帼英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窒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 )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 )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几十有二年,数( )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6.给语段中加点字词注音。
1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少习骑(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18.“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木兰诗》中与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相似的排比句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语段中发表作者观点,可作为主旨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语段的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 ( )
A.赞扬 B.同情 C.惊奇 D.否定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 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点拨】“帖”应读tiě,“杼”应读zhù 。
2.D【点拨】“强”应为“有余”之意。
3.B【点拨】“帖”通“贴”:
4.(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卜年归
5.(1)夸张(2)反复(3)互文(4)对偶
6.D 【点拨】注意从节奏或意义上停顿,不可读破句子。
7.D【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
8.略【点拨】①必须是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②语言精练而叉富于形象性;③须用上“虽然……却……而且”的句式。
9.(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 的声音,冷森森的月光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10.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1.写出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2.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和恢复女装的激情。
13.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4.详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心理活动和回家后家人的迎接等,.略写:战场生活。这样写,突出了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她的英雄性格,使形象真实感人;从剪裁上说,详略安排巧妙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15.示例: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秋瑾投身辛亥革命为国捐躯。
16.kè hán háng sù shuò
17.D【点拨】易,变换。
1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9.东市买骏马……买长鞭:
20.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双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21. A
22.B【点拨】解释应为“有人”。
23.(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4.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