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历史焦点国家·印度
【专题导语】
学习历史有很多方法,专题复习是其中的一种。初中历史,尤其是世界历史部分,年代跨度较大,涉及的区域和国家较多,所以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根据自身情况,归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下面是笔者对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中的重点知识,通过“焦点国家”这一线索进行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历史中考的同学们提供参考。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从地理课中学到的知识。比如日本,历史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而在地理课中则重点学习日本的地理概况、工业区和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等。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有益的。
印度是我国的邻邦,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我国。中印之间有以玄奘西行为代表的和平文化交流,也有以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冲突。和我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要加强与印度的交流与合作,应当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知识梳理】
1.古印度文明的开端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摩亨佐·达罗遗址
2.种姓制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贱民。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示意图(来自网络)
3.佛教和孔雀王朝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
释迦牟尼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著名国王,他在位时期极力推广佛教。
桑吉遗迹的壁画,阿育王驾战车拜谒那伽
4.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1857年,印度土兵(注意,“土兵”不要错写为“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甘地(印度圣雄)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纺织工人与甘地(1931年)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印度也脱离英国而独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尼赫鲁
1955年,印度参加万隆会议。
1961年,印度与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1世纪以来,印度与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一起被称为“金砖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
【考点归纳】
(1)古印度文明与印度河、恒河。 (2)四大种姓的名称、职业及种姓制度的影响。
(3)佛教的创始人及基本教义。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时间、意义及章西女王。
(5)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及特点。
(6)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及意义。
(7)“金砖国家”的成员。
【历史拓展】
莫卧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灭亡以后,其后代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于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到了阿克巴大帝时期,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信仰伊斯兰教,但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的妻子阿姬曼·芭奴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地理链接】
印度地理(人教版) 1.印度自然地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自北向南分布着三个主要的地形单元:喜马拉雅山地、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旱、雨两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2.印度经济地理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因此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3.印度人文地理
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孟买(第一大城市、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第二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印度“硅谷”)。
【走近中考】
1.(2020?菏泽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2020?沈阳中考)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3.(2020?盐城中考)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学习内容应是( )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
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2020?遵义中考)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对他们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领导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都领导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都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5.(2019?河北中考)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6.(2020?攀枝花中考)“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华夫脱运动 B.纳赛尔起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万隆会议的召开
7.(2020?宿迁中考)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史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颇具特色。它的领导者是( )
A.甘地 B.扎格鲁尔 C.卡德纳斯 D.章西女王
8.(2020?咸宁中考)为纪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圣雄甘地的诞辰,即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使英国政府有条件的承认了埃及独立
B.推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9.(2020?日照中考)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 )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要求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鼓舞了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有利于维护国际及地区安全稳定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C 7.A 8.C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