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4 20: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第三单元自主性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3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邃( suì) 模糊(mó)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B.脚踝( huái) 踌躇(chóu) 魅力(mèi) 妇孺皆知(rú)
C.燕然( yàn) 重荷(hè) 奠基(diàn) 气冲斗牛(dǒu)
D.荒谬(miù) 磐石(pán) 迸发(bìnɡ) 义愤填膺(yīnɡ)
2.(4分)下列每项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A.鞠躬尽瘁 杂乱无章 锲而不舍 吴下阿蒙
B.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心会神凝
C.马革裹尸 当之无愧 刮目相待 妄乎所以
D.可歌可泣 死而后已 迫不急待 慷慨淋漓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3.(3分)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鲜为人知(新鲜) 气冲斗牛(星宿名)
B.迥乎不同(差得远) 义愤填膺(胸)
C.锲而不舍(刻) 刮目相待(擦眼睛)
D.群蚁排衙(衙门)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4.(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福楼拜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____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2)当时,他是美国____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4)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_____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敏捷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无时无刻
B.敏捷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无拘无束
C.敏锐 家喻户晓 引人注目 无拘无束
D.敏锐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无时无刻
5.(3分)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描绘了研制原子核与导弹的专家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作为学者、诗人,他做了也不说,而作为革命家的他,不但“说”了,而且“做”了。——他是行的高标。
C.《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命运多舛的音乐巨人在生活中的形象。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出了四个性格鲜明,蜚声文坛的文学大师形象。
6.(3分)语文来源于生活,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是学不好语文的。你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吗?请搜索一下记忆,用一两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说明学习语文要关注生活的道理。如果一时想不出来,不要紧张,不妨自编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也可能是作家、主持人、影星、歌星、球星等等。你最崇敬的人是谁?请你写出他(她)的名字,并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有关他(她)的一两个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提高(47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8.(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往事耳 见二虫斗草间
B.自以为大有所益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喷以烟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0.(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从[乙]文可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勤奋学习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甲]、[乙]两文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两文刻画人物时共同运用的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
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3.(4分)统观全文,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第⑤段中,画线句“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6.(3分)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写作(30分)
21. (30分)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1.B 【点拨】A项“校”应读jiào ;C项“燕”应读yān ;D项“迸”应读bèng。
2.A.鞫-鞠B.必一毕C.妄一忘 D.急一及
3.A【点拨】“鲜”应解释为“少”。
4.C 【点拨】要注意同义词的辨析。
5.A 【点拨】邓稼先主要研制的是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
6.示例:(1)生活处处皆语文。(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示例:陈景润身患重病,仍然坚持研究。
8.(l)谁像 (2)照不到
9.C
10.(l)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吴下的阿蒙了。
(2)匡衡于是给他当佣人,但不要报酬。
11.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等。
12.都叙述了学习方面的事情语言描写
13.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14.两句话比较精辟地阐述_r匠人和大师的关系,匠人是基础,大师是在匠人的基础上产生的。
15.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具体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有力地佐证前面提出的论点。
16.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17.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②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18.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19.略【点拨】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这句话举例,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20.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21.写作指津:写作时应首先要选好材料,从名人事迹和语录中选取最能为主题服务的典型材料。其次要谋好全局,以自己“崇敬”的感受为线索,把自己的独特体验穿插到对名人的讲述或刻画中。最后是炼好语言,表达方式上应叙议为主,辅以抒情,并注意思辨性与情感性的结合,做到有情有据有理。本单元的课文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比如《邓稼先》中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人手,运用对比手法和饱含感情的语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的选材方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贝多芬》中从远到近、由上至下、秩序井然的肖像描写手法;《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用肖像、动作、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舞台剧似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