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森林的歌声 》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森林的歌声 》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09 11: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森林的歌声》

《森林的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辨乐曲《森林的歌声》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看图形谱、做动作等方法感受三段主题旋律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理解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听辨竹笛、小提琴、吉他的音色,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能听辨能力。知道重复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

教材分析:
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秧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
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
教学难点:
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记忆各段主题曲调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竹笛、吉他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在《森林的歌声》背景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引起兴趣
1、(师)同学们,你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小动物生活在哪里?
2、观看动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片段

设问: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你们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CAI)
(师) 森林里正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美丽、热闹的大森林吧旅行。你们听!森林交响曲已经奏响了,同学们请你们为这段音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 初听全曲、感受音乐
1、初听全曲,为乐曲起名字。
2、刚看图片,介绍乐曲。(CAI)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作曲家给这个曲子起了个什么名字吗?这是音乐探险家、音乐制作家、演奏家们精心打造的一个自然音乐精品——《森林狂想曲》专辑中的一首。说起这个作品可真的了不起,他们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共收集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猴、飞鼠和风声、雨声、终年不断的流水声等近100种自然声音,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支支欢乐而奇特的乐曲,为我们展现了热闹而欢快的大森林,这首乐曲就是《森林的歌声》
(四)聆听片段,介绍演奏乐器。
1、认识乐器竹笛、吉它、小提琴。(初听主题并介绍演奏乐器)
今天有三位乐器“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参加这么热闹的音乐盛会,你们听,它们是谁?
A、竹 笛: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明朗而不浮华甜,美而不消沉。
B、小提琴:有“乐器皇后”之美誉,它的音域很广,能演奏出悠扬如诗般的曲调。
C、吉 它:吉他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乐器之一,它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弹拨乐器,并广泛运用在各种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乐坛。

2、听辨三种乐器音色。
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听听是用什么 乐器演奏的,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五)分段欣赏、体验乐曲
1、欣赏主题旋律A 。
(师)同学们这么美妙的音乐由三个主题旋律组成, 首先让我们欣赏主题旋律A,听听这段音乐像是哪个小动物在演唱?同学们我们这个段音乐应该是用什么情绪去演唱呢?(欢快、活泼)。CAI
(1)分析旋律线。CAI
(2)用欢快、跳跃的歌声演唱曲谱
(3)模仿欢快、活泼的动作(小鸟、青蛙、蟋蟀等等)


2、欣赏主题旋律B。
(1)语言谈话引入:
(师)接下来该轮到哪位小动物上场了呢?音乐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让我一起来听一听主题旋律B。
(2)同学们这个段音乐应该是用什么情绪去演唱呢?(优美抒情)。(3)用“lu”演唱。
(4)边唱边做动作(飞鼠或蝴蝶张开翅膀的动作)。
3、欣赏主题旋律C。
(1)森林里的歌声真的太美了,你们听整个森林都欢呼起来了。播放第三段音乐。
设问:主题旋律C的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了?
(2)小结:对啊,音区更高了,音量增大了,节奏也拉宽了,整场音乐会已经推向了高潮,非常热闹了。(热闹欢腾)
(六)完整聆听、记忆主题曲调出现的顺序
1、听完了三个主题旋律,大家对他们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如果你是小小作曲家你会怎样组合这三段主题旋律,使他成为一段美妙的乐曲呢?
2、完整聆听、记忆主题曲调出现的顺序
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排列组合着三段主题旋律的。我们全班同学分三组,
第一组,当主题旋律A出现,你们用欢快活泼的动作来表现;
第二组,当主题旋律B出现,你们用优美抒情的动作来表现;
第三组,当主题旋律C出现,你们用热闹欢腾的动作来表现,手上有沙锤的同学摇动请你们的沙锤把乐曲推向高潮吧。
主题出现顺序:
提问:主题出现的顺序有什么规律?小结:重复是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七)拓展教学
1、欣赏《晨景》
(1)《森林的歌声》这首器乐合奏曲描写了大森林热闹、欢快的情景,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你们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景色?
(2)听《晨景》(CAI)
(3)介绍背景
这段音乐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晨景》。音乐形象而生动的展现了黎明的景色,描绘了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阳光透过云层把它的光芒撒向整个世界。

2、渗透环保主题
(1)导语:听了这么优美的旋律,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想对我,对大家说些什么? 为了保护这样的美景我们能做些什么?
(2)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是人类永
恒的主题。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呼吁人们爱护
环境、保护动物吧!
(八)小结:
多么美妙的音乐,多么美丽的大森林,真让人留连忘返!同学们,如果你们还想了解大自然更多的森林交响曲,请大家回去上网再听听《森林狂想曲》专辑中的其他作品。好的!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次森林之旅吧!
板书设计:
森林的歌声
音乐结构: 引子 A B A B C A 间奏 A B A B C A 尾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视听结合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美妙的大森林。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音乐实践中展开无限的遐想,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准确的听辨音乐各段主题曲调及演奏乐器的音色,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在听辨三种乐器音色的教学环节中,我展示竹笛并吹奏主题旋律,让学生亲身感受竹笛的音色,听了我的吹奏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此环节设置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激情。